修复受伤的土地浏览次数:480 发布日期:2009-04-14 分类:专业领域/矿山环境地质——济源市采煤塌陷地治理见闻 推土机、挖掘机忙碌作业,昔日的塌陷坑已变为平地,村民围在一起畅想着复耕后的美好生活……这是记者在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北社村塌陷区治理项目工地看到的情景。 由于过度开采,克井镇北社村地面塌陷严重,地形起伏很大,5个明显的塌陷坑直径达90米~150米,深度达7米~12米,大面积耕地被毁,粮食减产甚至绝收;多处地裂缝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区内杂草丛生,雨季积水,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村民王稳芳告诉我们:“土地塌陷,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使一些社会矛盾迅速积聚。如今,国家投资为我们复耕土地,对于祖祖辈辈靠土地吃饭的北社村老百姓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 为了修复矿区的“伤疤”,近年来,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和市财政局相互配合,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先后争取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资金2507万元,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9个,目前已有5个项目竣工,并先后通过了济源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以及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验收,其相关资料已按规定进行了汇交。另外4个项目正在实施。 克井镇北社村塌陷区治理项目于今年1月开工。治理工程包括:平整土地401.62亩,硬化灌渠1050米,修路987米,植树987株。济源市国土资源局与所在地当地政府周密安排部署,经过几个月的紧张施工,项目进展迅速,目前投资220余万元的治理工程完成工作量的80%,受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施工过程中,济源市国土资源局与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积极沟通协调,并组织项目组成员长期驻村,向村民宣传国家的土地政策、土地复耕的重要性及施工后的改良效果。 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杨学忠告诉我们,土地复耕后,将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寸土必耕,寸土必用,水、田、路、渠、村协调发展的可喜局面。 转自国土资源网 2009年4月7日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