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地下水资源保障

浏览次数:460  发布日期:2009-08-19  分类:学术动态
去冬今春,我国北方地区一场30年、50年一遇的严重旱情不期而至,导致河流干枯、麦田龟裂、麦苗枯萎。截止2月7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已达2.99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1.53亿亩,有442万人、222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山西、陕西、甘肃等北方八省的小麦主产区受旱面积达1.52亿亩。国土资源部于2月10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把支援抗旱打井作为当前国土资源系统的重要工作,为抗旱保苗,解决人畜供水提供地下水应急水源。根据最新调查和评价结果,受旱区地下水可利用量约760亿方/年,现状地下水开采量约444亿方/年,尚有一定的开采潜力。中国地质调查局综合多年调查评价成果,圈定了141处可用于集中供水的地下水水源地,通过挖掘地下水资源潜力和适度动用地下水储存量,每天可增加开采总量约1000万方。在指导抗旱找水打井过程中,要根据各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在黄淮海平原,除河南、山东引黄灌区外,大部地区适合井采,根据地下水埋深情况,合理确定宜井区,宜浅则浅、宜深则深,对开采层位,井群密度与间距,管径大小都应有具体的规划;在河北平原中部,鲁西北平原,豫北平原,宜选古河道带布井;东部滨海平原、浅层地下水多为咸水,宜以深井取水;苏北、皖北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地表水相对丰富,江苏省已紧急实施江水北调,该区可引地表水和浅机井联合抗旱;在山西六大盆地,盆地边缘泉水多已干枯,盆地内平原地区适合于井采;陕西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和沙漠滩地区,适合于井采与引流,尤其是沙漠滩地区,地下水多以泉或泉群的形式溢出,可在沟谷区筑堤引水;在陕北洛川塬、陇东董志塬地区,可开采黄土塬底部的地下水,在河谷冲积层可以大口井和廊道取水。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准靶区,协助当地政府和群众做好规划,落实规划。对地下水资源和开采动态,各省水文地质队伍,都有一本“明白账”,这本账是50多年来长期积累的结果。特别是开展地质大调查以来,对这些平原盆地,又进行了反复的深化研究,对地下水资源量进行了反复的核实。在抗旱的紧急关头,应采取非常规的应急措施,调动一切技术手段,开展技术服务,加强监测预警,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远程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农业供水具有季节性和分散性特点,可进行季节调节和年度调节,巧打“时间差”。华北平原有春旱秋涝的规律,春天开采地下水腾出地下库容,为夏秋季降水入渗创造条件。滨海荒滩和非城镇地区,可适度超采深层承压水,即是发生地面沉降,也有较长时间的滞后期。抗旱打井要以应急、实用、有效为原则。气象灾害居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之首,我国北方历来以干旱造成的损失最大。1966年、1978年、1999年、2001年都遭遇严重的干旱,京、津、冀连续9年干旱少雨,干旱连续的时间越来越长,频率越来越高。2008年降水比较丰沛,地下水得到了一定的补给,水位有所回升,有的地区地下水位上升了近5米,但干旱缺水的态势并没有改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保证城镇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作为今后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国土资源部门既要努力提供资源保障,也要为科学用水,合理配置提出建议。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气象干旱的大气环流条件,短期内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很可能出现冬春连旱,夏粮生产面临着多年少有的严峻挑战。所以,我们应有抗大旱的思想准备,宁可备而无患,不可患而无备。突发性事件难以预料,要编制应急预案,保证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国城市年缺水量约400亿立方米,对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的勘查论证;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合理配置;关注民生,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都是急待安排和部署的,“欲要取之,必先予之”。(作者原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总工程师 段永侯)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