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地灾防治的“铜墙铁壁”浏览次数:554 发布日期:2009-09-24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广东省地质局珠海工程勘察院服务地方侧记熊坤梅 刘如春 广东省地质局珠海工程勘察院积极响应省地质局“融入地方”和“服务立局”号召,找准服务地方的切入点,肩负起珠海及中山两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05年,该院主动联系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小组,承担起珠海和中山两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防治及汛期巡查、排查工作。几年来,该院共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00余次,对其中50多处提交了应急处理方案,在珠海、中山两市的地灾防治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心中有“地灾” 要更好地开展地灾防治工作,就要摸清珠海中山两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规模、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到“心中有数”。2006~2007年,该院组织技术人员对珠海、中山区域进行了地质灾害调查。 调查时间集中在6月~11月,那是广东省地灾高发期,也是广东省最为酷热的季节。珠勘院的技术人员,顶着炎炎烈日爬山涉水,走遍了珠海中山的每一个乡、镇、村以及5个海岛,生怕遗漏一个地灾隐患点,确保调查结果的严谨真实。曾经参加地灾调查的一位女技术人员称,由于奔波劳碌,半年里她的体重减少了近10斤,皮肤晒得黝黑黝黑的,任务结束后同事们差点没认出她来。 在调查过程中,该院还协同珠海、中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插上警示牌,并向居民们分发地灾防治手册,在民众中开展地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走到哪儿,就把地灾防治知识宣传到哪儿,通过提高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建立起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机制。 几年来该院先后编制完成了《珠海市2007~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中山市2007~2020年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这两个规划的编制完成,为两市的地灾防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有效地促进了地灾防治工作从无序到有序、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抢险冲在前 作为珠海、中山两市政府部门地灾防治的技术支撑单位,每次地灾发生后的抢险工作,珠勘院的职工总是冲在最前面。对2008年的地灾情况,该院分管地灾防治工作的副院长、总工程师艾康洪记忆犹新。 2008年是珠海市地灾发生较为频繁的一年,台风带来的强降水接连不断,导致滑坡现象突出。6月25日,台风“风神”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吉大水库上坝公路陡坎上方一块30吨重的孤石出现滑移险情,悬置半山腰上,严重威胁到山脚下一幢有20余户居民的宿舍楼。接到险情报告后,艾康洪立即组织人员冒雨赶往灾害现场仔细勘查地形,并提出了采用“静态爆破”将巨石分解搬离的建议。此方案得到现场各个部门的认可,并立即付诸实施。最后,巨大的“定时炸弹”被成功排除,险情解除了,紧急疏散的居民安然回家。 7月11日下午,吉大水库附近山坳滑坡,一名摘野菜的老妇来不及躲避被埋。危急关头,珠勘院地灾防治小组迅速出动,赶赴现场协助抢险救援,提出了应急抢险办法和建议,并对滑坡山体进行监控,以防再次发生滑坡影响救援工作。艾康洪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通过观察现场地形及掩土堆埋方向,推测出老妇被埋位置,并指导援救部队实施挖掘救援。不幸因被埋时间过长,已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该名妇女未能生还。就在之前的7月10日珠海市还出现了3宗较大险情:井岸镇尖峰山泥石流、南屏镇挂定角和南屏镇广昌小学山体滑坡。珠勘院地灾防治组成员不得不分头行动,马不停蹄地奔赴每一个地灾现场。5月~7月三个月内,除加强对已知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工作外,该院还巡查了30余处新增灾害点。 打响“持久战” 珠勘院急地灾防治工作之所急,着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崇高责任感和实际行动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信任。2008年,珠海市香洲区召开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会议,决定拿出700多万元治理经费对区内25处重点地质灾害点按轻重缓急进行分批治理,并把这25个地灾点的具体治理施工方案设计交给珠勘院负责。 在做好地灾治理的同时,珠海市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从对裸露山体的整治复绿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入手预防地灾的发生。2009年初,为了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同时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珠海市提出了四个“百分之百”计划,其中之一是“裸露山体百分之百复绿”。珠勘院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主动参加到“百分百”计划中去,协助地方开展了废旧矿山、采石场、取土点的整治复绿工作。通过对全市118个废弃采石场、取土点现状的现场踩点和调查研究,按照不同等级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区域,逐一提交了整治复绿初步设计方案。废旧矿山、采石场和取土点植被恢复后,将大大减少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 转自国土资源网 2009年9月22日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