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现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亚洲毛兽

浏览次数:613  发布日期:2009-10-16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记者赵 凡报道,在恐龙主宰世界的中生代时期,哺乳动物耳区演化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的科学解释,对解释哺乳动物在地球上的演化有重要的意义。记者近日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悉,该所以季强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的科研团队在辽宁省发现一种新的哺乳动物化石,科学家命名该化石为“亚洲毛兽”,认为该发现正好揭示了哺乳动物在中生代时期的耳区演化,为早期哺乳动物的中耳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国际权威杂志《科学》于2009年10月8日报道了这个重要发现。 专家称,该化石已被命名为亚洲毛兽。这是一种陆生哺乳动物,体长约15厘米,体重约70~80克,牙齿具有对称排列的齿尖(被称为对称齿兽),可以推测主要以昆虫和蠕虫为食。化石产出于北票市陆家屯早白垩世义县组,距今约1.23亿年,保存非常完整,根据研究,中美科学家认为,毛兽与有袋类和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比其与单孔类的关系更紧密。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的重要科学意义在于该哺乳动物的耳区。听觉是哺乳动物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因而耳区演化对哺乳动物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中美科学家的研究,毛兽的中耳骨骼在一定程度上与现生的哺乳动物相似。他们认为,亚洲毛兽代表了现代哺乳动物如何获得中耳结构的一个过渡情况。    该项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部(973项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美国自然基金会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资助。                                                                                                                                          转自国土资源网 2009年10月15日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