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现带毛恐龙褐黑色素体浏览次数:548 发布日期:2010-09-16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中国、英国和爱尔兰等三国科学家联合在中国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和带毛的恐龙中发现两种黑色素体。这一研究为科学复原古生物的颜色提供了依据,也为羽毛起源、鸟类起源及鸟类与恐龙的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新近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黑色素体化石及白垩纪恐龙与鸟类的颜色》为题介绍了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福成等人和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科学家共同完成的这一项研究成果。 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数亿年前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体色彩斑斓吗?这种联想和推断长期缺乏科学根据,鲜有化石的实证。三国科学家在中国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和带毛的恐龙中发现的两种黑色素体,一种为真黑色素,另外一种为褐黑色素,后者为在化石中首次发现。这两种物质均在现生鸟类的羽毛中存在。根据和现代鸟类的对比,他们推测,这些带毛的恐龙和古鸟类的身体已经具有以灰色、褐色、黄色及红色为主要色彩的基础。该研究首次为复原带毛恐龙身体的颜色提供了科学根据,同时也是第一次对热河生物群的鸟类的羽毛颜色复原提供了证据。 对鸟类的起源、鸟类与恐龙的系统关系、羽毛的起源及飞行的起源等问题,科学界一直争论颇多,有关一些带毛恐龙的“毛”状结构究竟是皮肤外的皮肤衍生物还是皮肤内的纤维组织的争论尤为关键。本研究首次在亚细胞水平上证明了恐龙的丝状毛属于皮肤衍生物,而不是皮肤内的纤维;因为在这些带毛的恐龙的“毛”中找到了与鸟类羽毛类似的黑色素体,而黑色素体并不存在于皮肤内部的纤维结构内。这一发现倾向支持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 在以往的早期羽毛等皮肤衍生物的工作中,主要凭借肉眼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进行细胞、组织水平以上的形态学研究,而本项研究主要是通过电子显微镜和能谱等技术,开创了研究1.25亿多年前细胞内结构——黑色素体的先河,为今后从微米水平上进行类似的细胞、亚细胞结构的古生物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从微观水平上研究当时的古环境和埋藏学提供了新的手段。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