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在地质精神中温暖重生 ——舟曲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纪实

浏览次数:652  发布日期:2011-08-08  分类:防灾减灾
灾难发生后,甘肃省地矿局300余名地质技术人员在第一时间对舟曲县城及白龙江沿岸70余公里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展开了拉网式排查。 时光带领舟曲走过了一年。 这一年,舟曲在伤痛中感动,在感动中重生;这一年,太多令人感动和唏嘘的故事发生在这片饱受地质灾害戕害的土地上。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在舟曲地质灾害防治战场上奋战了一年的甘肃地质工作者,投向从他们身上折射出的地质精神和舟曲情怀。 这是一个承载巨大灾难与悲痛的日子。 凌晨,甘肃省陇南地区舟曲县城发生持续40多分钟的强降雨,引发县城北部三眼峪沟和罗家峪沟同时暴发特大山洪泥石流,造成月圆村、椿场村两个村被毁,三眼村、北门村、罗家峪村、瓦场村部分被毁,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使城区1/3被淹,约1500人死亡。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类灾害中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山洪泥石流灾害,被永远记载于人类灾难史册! 获知灾害发生,国土资源部在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国土资源部驻甘肃应急专家于凌晨4时35分赶赴现场,几个小时后,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与部省两级应急专家组也从北京赶赴灾区。 按照国土资源部部署,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立即组织省地矿局的6个专业单位的300余名地质技术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奔赴灾区,对舟曲县城及白龙江沿岸70余公里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展开了拉网式排查,全面掌握了地质灾害隐患基本情况和分布特征。科学编制了《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调查评估报告》、《舟曲县“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白龙江两岸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排查报告》和《舟曲县城及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紧急防灾预案》,为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舟曲地处陇南山区,切割高深,山大石多,是汶川特大地震甘肃八个重灾县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强降雨加上“5·12”地震造成山体松动,是形成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的直接条件。排查组共排查出7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发现舟曲县城原本就建在一个老滑坡体上。 “没有滑坡就没有舟曲”,是人们对舟曲过往的总结。在这个藏族县,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滑坡和泥石流灾害。有鉴于此,这次特大山洪泥石流发生后,有人提出舟曲县整体迁出的建议,然而,综合多种因素,中央还是决定 “重建一个漂亮的新舟曲”。 2010年8月25日 重建舟曲,离不开工程选址,更离不开地质灾害治理。甘肃地质工作者将承担26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分两批实施。 从这一天开始,地质人在舟曲的角色从应急排查地灾隐患转变为灾后重建。 任何建设,离不开地质先行;重建舟曲,更离不开地质工作。不治理地质灾害,不进行工程选址,怎么“重建”? 于是,应急抢险工作结束后,省国土资源系统将工作重心转入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编制上。上下齐心、昼夜奋战,提前20天编制完成了《舟曲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并提请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向国务院专题上报。《专项规划》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舟曲灾后重建总体规划》,治理范围主要是舟曲县城、周边区域和瓜咱坝新区,安排项目资金8.5亿元,涉及综合治理和监测预警两类共8项。省国土资源厅承担其中的5类项目,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有26个,投资7.73亿元,分两期组织实施。三眼峪沟等9处列为首批治理项目。 这批重点项目,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甘肃省地矿局的肩头。 省地矿局从监测院、一勘院、二勘院、三勘院、水勘院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甲级资质单位,紧急抽调210多名精兵强将,分成6个小分队,开进三眼峪沟、锁儿头等9处威胁县城的重点地段。从2010年8月25日这天起,各小分队按照科学勘查、科学设计、科学治理、科学防范的要求,抢时间、赶进度、保质量,开展踏勘,编写勘查设计。 仅仅3个多月后,舟曲9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就在北京通过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与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共同组织的专家评审。 根据这一设计,先期安排了8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其中泥石流治理工程6处,滑坡治理工程2处。备受社会关注的三眼峪沟泥石流治理工程,按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实际发生的泥石流规模为设计标准,将在沟道内布置拦挡坝15座,在沟口至入江口新修2.16公里的排导沟,并在双侧新修总长4.32公里的排导堤。 工程的实施是使地质环境问题由恶性逐步向良性趋势发展。预计,这8处工程实施后,将基本消除泥石流对舟曲县城的危害,并有效保护313省道及白龙江水道,从而保护舟曲县城及严重危害区内三四万人的安全,其减灾效益十分可观。这是其一。 其二,是社会效益。三眼峪沟、罗家峪沟等8处灾害每年因防灾救灾给政府及区内居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负担,严重影响着县区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治理工程实施后,可使政府免除后顾之忧,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群众安居乐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由于地质工作者的设计理念是既治理泥石流沟又绿化美化环境,届时,排导沟两侧空地可开发房地产、绿地或公园,既解决舟曲县城的住房难问题,又为县城居民提供休闲场所。 缚住地质灾害恶龙,必须防治结合。监测预警系统是防御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站在舟曲县建立了地质灾害信息动态采集、综合分析和处理、数据远程多端共享、短信通知、无线应急广播和无线LED显示屏发布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灾害防治工程的效果评估,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信息支撑。系统可快速、及时、准确地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传播给监测管理机构和广大社会公众,达到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的作用。 多管齐下,监控泥石流。一体化雨量自动监测站,对降雨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安放在泥石流域附近或沟口外的泥石流监测系统,可实现监测报警;选用泥位计进行泥石流泥位监测,可准确反映沟道水位变化信息、泥石流物堆积厚度,还可进行泥石流视频监测。 三眼峪是永久的泥石流灾害纪念地。治理好三眼峪,既是对生者的保障,也是对死者的告慰。 2011年3月10日 2011年3月10日,甘肃省地矿局召开舟曲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一场地灾治理战役打响了。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省地矿局局长陈汉的声音震动着在场每一位地质工作者的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整个舟曲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矿局成为主要承担单位,是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厅对我们的信任,也是我们的荣耀,全局上下特别是承担施工任务的单位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舟曲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战斗中,确保舟曲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100多人的会场群情激动,仿佛历史的、政治的、国家的、民族的使命一齐担在了肩上。陈汉发出动员令:“一是充分认识搞好舟曲灾后重建地灾治理工程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程施工任务,也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二是精心组织,严格管理,圆满完成。三是加强协作,服从大局,构建文明和谐施工环境。” 2011年3月26日上午,舟曲县三眼峪沟口的三眼村。大批的推土机、挖掘机整装待发,近千名地质工作者统一着装,披锐上阵。鼓号声、鞭炮声、机器的轰隆声响彻晴空,8个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在巨大的热情中正式启动,为这个满目疮痍的小村注入了新的希望。 5月30日,甘肃省省长刘伟平视察三眼峪泥石流治理工程项目时强调指出,三眼峪是永久的泥石流灾害纪念地,也是人民寄托哀思、接受灾害警示教育的地方,一定要把这一工程建设好、作用发挥好;要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在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一周年到来之前完成排导渠施工。 是的,三眼峪沟是重灾区,流域内的月圆村几乎整村被掩埋,其废墟上建起的追思园每天都在接纳人们来追思和缅怀遇难者。治理三眼峪既是对生者的保障,也是对死者的告慰。为了贯彻落实刘伟平省长的指示精神,随同调研的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力学、省地矿局局长陈汉5月31日上午在罗家峪项目指挥部紧急召开舟曲前线指挥部及施工技术人员座谈会,再发动员令:“大干60天,确保7月底排导工程如期竣工!” 张力学要求在工程组织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的执政能力、执行能力、组织能力,大家要以宽阔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身舟曲,要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工程建设上,以告慰逝者、安抚生者。张力学强调,要调动一切力量,确保排导工程如期竣工;要强化内部监控和工程监理,坚决不许偷工减料,确保工程质量;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决不能挤占挪用一分钱工程款,使每一个项目成为廉政工程。 陈汉指出,要把加快进度保证质量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要加强组织领导,增加人员设备,优化施工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各项目部必须以天为单位、以施工队为单元排出倒计时工期表,每日检查完成进度,发现工期拖延,当天必须检查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要在加快进度的同时切实强化资金、安全、质量管理,决不能以牺牲安全、质量来加快进度。 为此,省地矿局特派一名局级领导常驻舟曲,督促进度,监督质量,协调关系,保障服务。 这是一个特别的“战场”,开挖基坑以来,几乎天天挖出尸体,带给地质工作者的心理负担和刺激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 2011年8月1日 这是甘肃地质人在舟曲首战告捷的日子,离那场灾难周年只差几天。为了这一战果,一年来全省近千名地质工作者云集小小的舟曲,一个人就是一个故事。 三眼峪项目是省地矿局承担的实施工程中任务最重的,也是承担单位二勘院有史以来承担的最大工程施工项目。 项目中标后,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院长办公会议专题部署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院长金治鹏、党委书记王汉林及班子其他成员一趟趟地赴舟曲实地调研。他们充分认识到要决胜这个项目,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项目团队。院党委首先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舟曲项目党支部成为了地灾治理现场的 “龙头”。 项目一班人马到达舟曲现场后,眼前的场景令大家头皮阵阵发麻:三眼峪沟一片废墟,断壁残垣、破衣烂帽、残盆碎瓦,充斥着腐尸味,熏得人发呕,天天有人在这里嚎哭、刨挖……人声杂、头绪多、任务重,条件艰苦,施工环境十分复杂,24名党员要成为飘扬在这艰苦环境中的一面面旗帜。 张宏强被推选为项目党支部书记。他研究制定了8条纪律、6个不准,公布出来,做到关口前移,预防项目实施中有可能发生的不良行为;结合争先创优活动,设立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建立了党支部活动园地;结合各阶段施工任务,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党员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交流,共克时艰。 老张性格内向,总是默默地身先士卒,甚至每天早早起床,帮大师傅把水浇开,把院落收拾干净。5月下旬,同事们发现老张情绪异样,一问才知他年事已高的老母亲病重住院,为了工作,他没请假伺候老人,可心里一直愧疚着、惦记着。 院政治处主任、舟曲三眼峪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张恒堂是党支部的编外成员,今年五十有七,按说也到了该解鞍卸甲静享清福的时候了。可面对舟曲这项艰巨的任务,张恒堂毫不含糊,自告奋勇提出去前线蹲点;恰巧,儿子这次也被调派到舟曲项目上,家里留下体弱多病的妻子唱“空城计”。5月初他第一次去舟曲,走在半路时,接到电话说妻子在家摔了一跤。但张恒堂只犹豫了一下,就打电话让办公室的同志们去照料,又继续前进了。 副院长兼工勘公司总经理冯亚中是前线总指挥。 “8·8”特大泥石流刚一发生,他便率领应急排查组,奔赴舟曲开展县城北关、月圆村、三眼村、大眼峪沟和小眼峪沟地灾排查,受到了部、厅、局领导的高度赞扬。这次三眼峪治理工程开工,冯亚中干脆就长驻在了舟曲,及时解决和处理施工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 7月20日,盛夏的舟曲烈日炎炎,热浪涌动。下午5点40分左右,天气突变,三眼峪沟道内骤然刮起一阵强风,漫天黄土恣意飞扬,顿时,三眼峪第四项目部驻地3间彩钢板房屋倒塌,屋顶被掀飞到20米外,临时低压供电电杆被刮倒……冯亚中带领指挥部人员下去察看,从容指挥应对。由于处置得当,不仅无人员受伤,而且没有影响工期。 技术质量部是重点部门,被设为党员责任区。副主任李文彦是党支部组织委员。刚过而立之年的他,帅气、热情、谦逊。他说厅局领导对舟曲项目提出“优质、高效、廉洁、安全”八字标准,前两项就落实在我们技术质量部,压力太大了。舟曲项目使他们遇到不少新的技术问题,比如拦挡坝过去没有施工过钢筋混凝土坝,三眼峪沟道松散物厚,基坑开挖时特别容易埸方、浇筑时容易浇模,开工前,他与总指挥及技术部主任一道把能想到的问题都作了应对准备,并请水电设计专家现场指导。技术部11人,多是还没有结婚的“80后”,李文彦不仅要在技术上指导,还要在心理上辅导,因为这是一个特别的“战场”,开挖基坑以来,几乎天天挖出尸体,带给年轻人的心理负担和刺激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 三眼峪项目只是省地矿局从事舟曲地灾治理的一个缩影。其实,每个工程项目部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共同谱写着地质人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大情怀。 时光飞逝,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经过去整整一年了。在这一年中,全国人民深情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舟曲,地质工作者更是以凝练的地质精神、以博大的奉献意识和舟曲情怀,全身心地投入舟曲重建的每一项事业,融入舟曲的浴火重生中。 8月1日,舟曲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第一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是中国地质工作者为舟曲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也是为一年前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者献上的特殊缅怀。甚至,他们来不及休息片刻,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了第二期18个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中。 相信,两年后,一个崭新的舟曲必会耀目崛起……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