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张家口下花园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初见成效

浏览次数:618  发布日期:2013-02-25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2009年3月,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长期的大规模煤炭开采导致地质灾害严重、城市功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居民生活困难等问题。多年地下采煤,产生了地面塌陷、地裂缝、含水层破坏、土地占压、地貌景观破坏等大量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影响民生、涉及稳定,而且制约转型、牵制发展。    为使下花园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科学转型,必须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两年来,下花园区大力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使昔日的荒山荒坡重新披上绿装,生态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使威胁铁路、公路及车辆、行人的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消除;通过土地平整,为废旧矿区科学发展、科学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土地资源。    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在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约6.353平方公里,为下花园区科学发展、科学转型提供了必要的土地资源。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结合鸡鸣山旅游发展规划和洋河湿地保护规划,绿化面积达到17.5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3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12年10月底,下花园区全年二级或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1天,其中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53mg/m3,二氧化氮为0.035mg/m3,可吸入颗粒物为0.060mg/m3,达到“双三十”县区环保考核任务要求。    据了解,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治理工程区位于下花园煤矿治理区、前山-鸡鸣山煤矿治理区、洋河北岸中游区。主要实施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工程、地形整治工程、生态植被恢复工程、水利配套工程等四项治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面塌陷地块,主要通过物探、钻探等勘查手段,确定了采空区位置、面积,做出评价,以防在开发建设中造成二次灾害发生。地形整治工程结合玉带山产业集聚区规划,依据建设用地标准,采取削高填低、挖填平衡的办法,进行整治,设计挖方260万方,填方171万方,平整场地170万平方米。通过地形整治,增加可利用土地2856亩。针对崩塌地块,以消除长期威胁着公路、铁路及行人安全的崩塌体地质灾害隐患为目的,通过挂网、锚喷、削方、挡墙等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共挂柔性防护网9800平方米,锚喷13666平方米,挡墙1470立方米,削方2万立方米。对于矿渣堆占压的土地,通过机械平整、矿渣外运进行整治,共外运90万方,并根据气候、土壤性质,施行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种植树木种类十几种植树9.9万株,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    根据规划,第二阶段计划治理面积6.13平方公里,可整理出建设用地2456亩,使玉带山产业园区范围再向南拓展3.17平方公里,与第一阶段项目形成规模效应;第三阶段治理面积13.36平方公里,将建立全部治理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网,对采空区、地下水和地形地貌进行即时监测;同时补充完成洋河东南段西岸生态恢复工作以及施工联络线工程。最终使全部治理区联成一体,构成完整的集中联片效应。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