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见闻

浏览次数:553  发布日期:2013-05-17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当人们来到位于福建省大田县太华镇的山贵琦煤矿矿区时,感受到的是绿树葱茏环绕着崭新的建筑群,青翠欲滴的爬山虎爬满山坡,休闲的员工在惬意地散步、说笑。如果不是矿井硐口里沿着轨道进出的矿车,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来到一个旅游度假村。    这是大田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大田县矿山点多、面广,有采矿许可证企业155家,矿区面积约30万亩,其中露天开采面积2万多亩。多年开采,留下大量矿坑、渣场等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0年以来,该县积极探索“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生态发展模式,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做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累计投入资金近4亿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面积1.2万多亩,工业广场美化和排矸场治理面积1100多亩,使往日因采矿而荒秃的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装。    为使矿业开发走上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生态得到有效保护的良性发展之路,该县实行开发利用与治理改造同步策略,大幅提高新建、已建矿山的最小开采规模标准,对达不到最小开采规模的进行整合,无法整合的予以关闭。截止去年底,共关闭“青山挂白”治理对象、高速公路建设用石料场等14个,关闭不合理矿井47个。155个矿山全部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编制工作,累计缴存保证金8200万元。    在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中,该县边摸索、边治理,对停采、废弃、无主、闭坑等矿山进行“草灌乔”相结合治理,将贵竹林、山贵崎等6个县级、17个乡(镇)和部门示范点,逐步治理改造成山庄、公园、花园,或者建成工业园区。    矿山闭坑后形成的矿坑、堆场等是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一个难题,如何合理利用这类土地?4月23日,记者来到吴山乡吉周采石场,昔日裸露的采石崖壁已被茂密的绿色植被覆盖,坡顶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树木如同威武的战士矗立着,坡脚厂房与住宿区整齐有序。福建万华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吴煌波介绍说,这个采石场停产后,地块作为工业用地重新出让,万华实业在此投资5.5亿元,目前已完成前期厂区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了无纺布车间、合成革车间、配料车间、锅炉房、宿舍楼等,修建区内道路2公里。项目全部建成后,产值可达20亿元,年税收超5000万元,可解决就业1500人以上。这也成了大田县旧矿山变工业厂区的一个典型。    离开这一现场,前往石牌镇小溪坂采石场工地,只见昔日的采场已经变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工地,工人们或捆扎钢筋,或为已栽好的树苗浇水,一个温泉小区已现雏形,这是采石场变新居的一个例子。    大田县国土资源局地环股负责人章进喜介绍说,由于采石场邻近集镇,因地制宜依法转为建设用地,进行高起点规划,建设成宜居社区。而为治理这一地块,还对采场上部进行复垦绿化,对原先的河流进行改道,以腾出更多的建设用地,届时整个矿区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环境将得到极大改善。    乱排乱放、无序采矿也是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原来是一座煤矸石堆成的小山。”4月24日,在大田县建设镇福建惠峰矿业东井田煤矿区,工程师朱超满指着矿区办公楼前香气扑鼻的风景树和碧绿的草坪说道,过去,该矿山排放的煤矸石日积月累,逐渐堆积成山,遇上大雨,煤矸石被冲刷产生了“墨汁”流入矿区前面的文江河道,造成下游百姓生产、生活的不便。    2010年至今,矿区坚持边生产,边治理,投入300余万元,新建300立方米的消防水池、225立方米平流式沉淀池,修建了排洪沟、涵洞、挡矸坝等设施,沿河还浇筑砼河堤,并将煤矸石堆场改造成健身广场,矿井口周围种上杉木、桂花、紫薇、马尾松等树木,达到了恢复矿山植被、重建地质环境系统功能的目的,矿区面貌焕然一新,先前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的场景再也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草木葱茏的美丽公园,一年四季花开不断,香气袭人。    在治理过程中,大田县还采用发动群众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态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策略,想方设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通过一方面进行弃土弃渣回填、建设截水沟,另一方面开展土地整治和种植各类树木、草皮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矿区的水土流失及尾矿库、排土场的安全隐患,同时对接矿区周边建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变矿区为生态休闲旅游区。    位于建设镇建爱村的贵竹林矿区是一个废弃的老矿区,上世纪80年代,由于无序开采、管理不善,造成了大面积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2008年,贵竹林矿因采矿证到期停采。“当时别说种树,山上连一颗草都长不出来。”当地村民陈生怀感慨地说:“以前一下雨,矿山泥石流把河道都堵了。”    “我们也想了很多方法,把外面干净的土拉进来,回填上去,进行植树绿化。因为原先的土质含硫很高,直接种上去,树苗不能生长,一般要填土30到50厘米,树苗才能生存。”建设镇党委书记茅有温介绍说,去年6月,大田县开始对贵竹林矿区进行大规模治理,治理总面积220亩,建设道路2.2千米,由省冶金控股集团挂钩治理,计划投资2600万元,分三期对矿区进行高标准治理,是大田县建立的23个矿山水土流失治理示范点之一。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成,正进行生物措施治理、矿区征地拆迁和道路建设。    站在矿区放眼望去,原来废弃的尾矿库已经填平,矿区边坡也已平整,并种上了树木,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山重新焕发了生机。记者从矿区建设规划蓝图上看出,县里还打算把这片矿区规划成乡村休闲生态公园和华东民航局大田公用直升机基地,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大田县的生态旅游区,周边的受益人口将超过2万人。届时,这里向人们展示的将是一个漂亮的生态矿山公园。    区分停采、无主废矿和正在开采的矿区,大田县根据其流失强度和地类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理模式。比如对目前还在生产经营的山贵崎矿区,按照打造“绿色工业园区”的模式进行治理。近几年,山贵崎矿区用于生态治理的资金已经超过1800万元,随着煤矸场的逐步治理,还将平整出上百亩新厂区,而这也为企业下一轮创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生态治理的费用对我们来说,其实等于用现在的资金投资将来。”山贵崎煤矿负责人陈其征告诉记者,早期挖煤很简陋,没有生态保护的意识。这几年,煤炭成了紧缺的资源,采煤的利润高了,收入也多了,我们高度重视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一是对矿山地貌的治理,平整矿山广场4000多平方米,去年就种下100多棵桂花树、100多棵罗汉松,还从山西移植过来几十棵大樟树;二是对矿山污水的治理,砌筑三级沉淀池3个、综合沉淀池1个,总面积750平方米,污水沉淀后用于矿区采场、道路的洒水降尘和绿化工作及卫生清理,使废水得到充分利用;三是对弃渣的治理,修筑拦矸坝、排渣场900平方米,同时还对煤矸石资源进行二次利用,将焚烧的煤矸石供应给大田红狮水泥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大大减少了矿区煤矸石堆积量;四是在矿区规划建设一座集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多功能大楼,目前游泳馆和健身室已建设完毕,大大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我们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将山贵崎矿山建设成为‘绿色矿区、文化矿区’。”陈其征说。    针对不同矿区的各种治理模式一经推开,大田的许多山头都可见到治理的痕迹,整个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正在进行中。大田县从2005年开始着手实施该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投入治理费用1808.9万元,逐步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2011年,向国土资源部申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项目资金4000万元获得通过,被列为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立项治理的项目。目前,这个治理示范工程4个标段已完成招投标,治理面积90公顷。    在银顶格—川石矿区十八湾、428线等标段,记者见到许多工人正在砌筑拦渣坝,施工单位正抓住绿化最佳时机,克服山坡沙石杂乱,岩石坚硬等困难,挖坑取石填土,创造土壤种植条件。章进喜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采用桉树 类芦组合的水保技术,分别对闭坑矿区、堆放场及道路两侧等处大规模移栽树苗,绿化美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在矿山的堆土弃渣场种植桉树、泡桐、马尾松、爬山虎等适合矿山生长的各类树种草种,让矿山治理尽快见到成效。”在428线标段,项目经理李海如指着已挖出树木种植台面的坡地自信地说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乘着“矿山复绿”行动的春风,大田翻开了一幅播撒绿意的画卷,不久的将来,再次光顾这里的人们一定会看到一幅赏心悦目的生态矿山画面,一定会惊讶,大田越变越美了!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