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两周年纪行浏览次数:522 发布日期:2015-04-14 分类:防灾减灾重建后的芦山县芦山镇一角。图片由雅安局提供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不到5年时间,连续遭受两次大地震的四川雅安,经过两年的恢复重建,春回大地,一片生机。 作为地处西部,被无数大山环绕的魅力小城——四川雅安,在不到5年时间内,连续遭受两次大地震,损失巨大。如今,在芦山地震两周年前夕,记者重回这里,看到田野里油菜花遍地金黄,安置点里欢歌笑语;曾经悬在头顶的利剑——冷木沟内,大坝耸立,威武雄壮;泸天宝飞地园区中,机器轰鸣,塔吊林立……春回大地,生机盎然。行走在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打赢灾后恢复重建硬仗、补上经济发展欠账”的动力和成果。 从“禁建”到“限建”、“宜建” 漫步宝兴县城穆坪组北部的冷木沟,2.7公里长的柏油路面崎岖蜿蜒,道路两边绿树成荫,一座座混凝土拦渣坝如士兵般有序列队,护卫着宝兴县城,有着全国泥石流治理工程第一高坝之称的7号坝挺拔耸立。 冷木沟历史上曾多次暴发泥石流,被当地人称为悬在头顶的一把剑。“4·20”芦山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迅速启动了冷木沟应急治理工程,2013年6月30日完成应急抢险主体工程建设,同年10月又启动了综合治理工程。 “我们一家7口就住在冷木沟边上,往年因为泥石流,每年有两三个月要搬到离家2公里的板房内去住,生活十分不便。如今好了,再也不用担心泥石流了。”64岁的新宝村冷木组村民李潘军告诉记者,经过治理现在环境优美,很多人特意来到这里锻炼身体,他下一步打算办个农家乐,增加收入。 2014年,作为芦山地震灾区唯一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域——宝兴县冷木沟地灾治理工程,被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曾经的“禁区”,如今成为了地质灾害科普基地、感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群众休闲锻炼场所。宝兴县国土资源局局长藏乓告诉记者,下一步将在冷木沟依次修建主题广场和泥石流科普馆,充分展示地质遗迹和地灾防治场景。今后,这里还将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两年来,四川省各级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倾注心血和劳动,最终实现了雅安市地灾防治综合性工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那就是以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保障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空间,改善生态环境。截至今年3月底,雅安市“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地灾防治专项规划十一大类的76个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开工率100%,完工53个,完工率69.7%。 从群测群防体系恢复、开展排危除险工程到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开工;从重点场镇和小流域综合防治到对已治理工程进行管理与维护,这场多部门参与联动,防与治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把一处处曾经的地灾危险区已重新变成宜业宜居的美丽家园,实现了从“禁建”到“限建”甚至“宜建”的功能转化。 如今,雅安全市共有3027名地质灾害专职监测员持证上岗;126个基层国土资源所全部配置应急抢险技术设备;3024处地灾隐患点实现短波全覆盖;584处乡村地灾应急避险场全部按照“平战结合”的方式建设完备;3330户受灾群众避险搬迁。一套“隐形”的防灾网络在雅安已经形成。 2013年以来,全市共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329起,转移11万余人,成功避险57起,避免伤亡2558人,连续两年实现雅安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零伤亡”。 增强“造血”功能服务产业重建 在距离震中40余公里的芦天宝飞地园区,一座座土山包被整理成平地、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正在成型、一根根管线纵横铺设、一道道堤坝筑起了安全防线……一座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的产业新城正日渐崛起。 面积22.13平方公里的“飞地园区”是芦山地震灾区产业重建的一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是一条用活、用好政策,利益链接、利益共享、节约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据介绍,芦天宝飞地园区实行的是共建、共管、共享的发展模式,通过将园区迅速做大、做强、做优,异地支撑芦山、天全、宝兴灾区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 为切实做好飞地园区的国土资源保障服务工作,雅安市国土资源局在2013年10月成立了雅安市国土资源局经开区分局。在分局负责人陈永生的记忆里,分局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没有周末、节假日,白天做外业、搞测绘的生活。 “我们经开区分局仅有7个人,大多还是从乡镇国土所或者其他部门通过借调、遴选、聘用来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没有丝毫懈怠,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陈永生说。 在飞地园区草坝片区,数台大型机器设备满负荷运转,施工人员加班加点抢抓工程进度,这就是产业重建重大项目——四川建安300万套车桥扩能项目建设现场。谈到项目建设,中国长安集团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党委书记王国强自豪不已,“项目有望在今年8月正式开工。” 谈及项目何以顺利实施,受访企业无不将其归因于经开区分局“保姆式”的服务。“为保障项目落地,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增强‘造血’功能,我们出了很多实招。”陈永生说。建立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服务制度;服务上门,及时组件、跟踪和报批;提前介入,绿色通道……一年来,经开区分局报批土地1万亩,充分保障了各个建设项目用地需求;完成集体土地征收9127亩。 “尽管灾后重建急需产业支撑,但是在园区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寸土寸金的观念,一方面努力消化原有的存量用地,一方面实行投资强度和容积率的双控,尽最大可能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园区负责人魏静东说,“项目在入园时,我们都要对投资强度、亩均税收产出、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作出明确规定,并以书面形式与园区签订项目退出条款,对不符合协议约定投资总额、投入产出等指标经限期整改后仍然不达标的项目实施退出。” 150余亩的工地上,数百名工人正配合默契地工作,一栋栋正在进行浇筑作业的厂房拔地而起……项目现场负责人郑同军告诉记者,园区对30亩以下的企业不再单独供地,而这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成后,可以承接芦山、天全、宝兴等县(区)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中小企业入园孵化。 在不久的将来,飞地园区将围绕名山—永兴—草坝发展轴,重点打造名山高新技术片区、永兴装备制造片区、现代保税物流片区、草坝汽车制造和商务片区,配套建设名山综合服务中心、永兴邻里服务中心、草坝生产性服务中心,形成“一轴三心四片”的空间布局。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行走灾区,感受到奇迹般的巨变。危难时刻,国土资源工作者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