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地灾防治工作纪实

浏览次数:542  发布日期:2016-05-04  分类:防灾减灾
 4月1日,江苏省常州市国土资源局新北分局通过对地灾易发区域三维建模分析,发现小黄山箭龙水泥厂西侧山区道路出现小规模滑坡地灾隐患。  当天下午,新北分局即请市局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定,确定该处确实存在安全隐患,随即采取了设置警示牌、封锁道路等措施,同时向附近的4户居民发放4防灾避险明白卡,要求他们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转移。  这是今年以来新北区推进“慧眼国土”工程,积极探索应用无人机技术,通过“人工 智能”方式,对小黄山、栖凤山等地灾易发区开展监测工作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无人机监测地灾易发区域。 金承洲 摄  因地制宜,多管齐下治理地灾  常州市新北区地势平坦,仅西北部有小黄山和栖凤山两处山丘。由于江南雨量充沛,特别是每年的6~9月,降雨量约占到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雨水集中冲刷,导致小黄山、栖凤山泥土流失,容易发生滑坡等地灾。  “虽然地灾隐患点不多,但如果大意的话,极可能会给群众带来生命和财政损失。因此,我们始终绷紧地灾防治这根弦,一刻也不敢松懈。”新北分局地矿工作人员周华忠说。  早在2010年,新北区就积极探索地灾防治的有效措施,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地灾群防群测体系,以山体附近村小组组长为主体,落实专兼职巡查监测人员32人,覆盖地灾隐患点60余处,并给相关巡查人员统一配备了手持PDA仪器,在发现地灾隐患后马上拍照、准备定位、及时上传。  2015年6月28日,由于单日降雨量达到了200毫米,且连续一个星期持续强降雨,导致小黄山中段平山和东端原小河针织厂产生了大量泥土塌方,所幸新北分局根据气象预报,提前采取了预防应急措施,最终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以往地灾巡查主要靠人工,巡查员每天到小黄山周围转一圈。大部分隐患是可以通过巡查来发现的,但很多可能发生的地灾处在巡查员上不去、看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借助科技力量。”新北分局孟河中心国土资源所副所长张菲飞如是说。  科技管控,地灾防治运筹帷幄  2015年8月,常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慧眼国土”综合动态监管平台建设工作,新北区孟河镇是试点地区。  根据试点工作要求,新北分局开始了积极探索。新北分局按照“试点即创新”的理念,首先对相关数据成果进行了升级,将原有的新北数据成果转换成了西安80坐标系,将新北区国土资源“一张图”系统与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系统进行了关联,特别是对数据展示、任务分发、实时指派等方面,加强了融合。最终,通过统筹手持PDA巡查、视频监控获取、小型旋翼机航拍等多种手段采集的数据,与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相衔接,实现对地灾的实时动态监控和智能化分析。  “‘慧眼国土’主要是依靠移动基站上摄像头,实现对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情况的监管。但受到移动基站柱体的遮挡,视频监管不可避免会产生盲区,所以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我们又想到了用旋翼无人机来让地灾防控更加智能高效。”新北分局信息中心工作人员金承洲说。  小黄山的地灾隐患点有树木遮挡,较难发现,同时,人员近距离查看有一定的危险。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北分局探索用旋翼无人机进行地灾查控。旋翼无人机具有安全可靠、灵活机动、智能高效、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和高分辨率影像的特点,不但降低了对地理条件的依赖,而且大幅提高了基础地理信息快速获取能力和测绘应急保障能力。  3月22日,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到现场观摩了小型旋翼机对小黄山地灾隐患点的动态巡查情况。小型旋翼机根据事先设定好的线路对小黄山地区进行巡查拍摄,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看到实时传回的影像资料,让在场的人啧啧惊叹。  “无人机来监管地灾隐患点,真是省力又高效,这个做法我们将争取用在执法监管、矿产开发等相关领域。”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建伟表示。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