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采煤塌陷区买单?

浏览次数:504  发布日期:2005-01-27  分类:专业领域/矿山环境地质

 

殷 蔚

预计到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采煤塌陷地面积将达29万亩,到 2030年达60万亩……采煤塌陷造成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

山东省济宁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兖州、济宁、滕南三大煤矿,另有汶上、梁山、金乡等8个含煤预测区,含煤面积达738万亩,占全市总面积47%。2003年全市原煤产量7620万吨。然而,采煤塌陷也是令济宁市非常头疼的问题。

前不久,笔者随齐鲁环保世纪行记者团,对济宁市煤炭塌陷地治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个村每年塌陷千亩田

宋作顺在村外的水边上指着远处水中的村庄告诉笔者,那就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村子。宋作顺是济宁市任城区石桥镇辛店村的党支部书记。他说,辛店村有1026个农户4500多人,耕地5500亩。过去,农民在这片良田里耕作,虽不富裕,但也丰衣足食。自打2001年下半年开始在这里釆煤后,情况就不同了。这里地势较低,地下 0.5米就有水,因此,出现塌陷就见水。从2001年到现在,衬里的土地每年以 1000亩的速度塌陷,现在塌陷地已达 3500亩,并且全部积水,有的水深近4米。过去四通八达的村庄如今变成水中孤岛,一条用煤矸石铺成的不到10米宽的小路是村民进出的唯一通道。宋作顺说,过去村里人均耕地1.2亩,现在人均还不到0.2亩。煤矿给每亩塌陷地赔偿了1200元青苗费,但是照这个速度,过不了几年土地就全没了,那时村里的4500多个村民将靠什么来谋生?

像辛店村这样的情况,在济宁市并不鲜见。李二村与辛店村相隔一条公路,衬里3000亩土地已塌陷了1000多亩。一个姓刘的村民指着泡在水中的玉米秆告诉笔者:“这是今年4月种的,现在全让水给淹了,颗粒无收。”

采煤“挖”出种种隐患

煤炭开发促进了济宁市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到2003年年底,济宁市煤炭开采共塌陷土地18万余亩(其中造成减产约 11万亩,绝产约7万亩),塌陷范围涉及曲阜、兖州、邹城等8个市(县)的20多个乡镇300多个村庄。目前,济宁市采煤塌陷造成的危害已在三个方面凸现。

一是土地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釆煤塌陷使原本平整的土地变得坑坑洼洼,许多地段常年一片汪洋。塌陷区边部形成地裂缝,耕地、道路、通信线路、水利设施和地下水系均遭到破坏。

二是耕地迅速减少,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威胁。目前全市已有18万亩良田成为采煤塌陷地,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元以上,随着采煤塌陷地面积不断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

三是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大面积土地塌陷,使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目前,釆煤塌陷已造成40个村庄、43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近3万人被迫搬迁。在新村选址、搬迁费用、经济补偿、人员安置等方面引发了不少矛盾,农民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日趋紧张,纠纷不断。据有关部门测算,在兖州、济宁、滕南等煤田开采期间,还将要搬迁317个村庄,涉及60多万人,由此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还会更多。

治理力度大,但难抵塌陷势头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实行了严格的治理责任制,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并不断增加治理资金的投入。目前全市已治理釆煤塌陷地3.4万亩,恢复耕地2.65万亩,开挖鱼塘5900亩,新辟基础设施用地1500亩。

为有效治理采煤塌陷地,济宁市针对不同类型的塌陷区,探索出四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一、浅层平整法。在塌陷不深或积水不多的地方 (深度<3米),采用平整土地、修缮排灌系统的方法,改善耕作条件,恢复作物种植。二、挖深垫浅法(深度3~ 5米)。在塌陷区的深部取土填在浅部,复垦为耕地,深部建塘养鱼,坡地栽树植草。三、排矸填充法。利用煤矸石回填塌陷区,表面覆土,用于种植或建设。四、借势利用法。对面积大、积水深(深度>5米)的塌陷区进行科学整治,用于发展水产养殖、旅游休闲等产业。

为遏制采煤塌陷地急剧扩大的势头,济宁市对煤炭资源开发实行了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并对采煤过程实施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落实冶理措施。对不按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开展塌陷地治理的矿山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由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审核资金使用情况,竣工后由国上资源部门按照有关规范和程序,统一组织检查验收。

然而,对正处于煤炭资源全面开发期的济宁市来说,随着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塌陷形势将更加严峻。笔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预计到2010年,济宁市采煤塌陷地面积将达到29万亩,2030年达到60万亩,到2050年以后,最终将形成400多万亩的塌陷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3.7%,占耕地面积的50%。

遏制釆煤塌陷扩大的趋势,有效治理采煤塌陷地,是关系到济宁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但在近年来的塌陷地恢复治理中,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这项工作的瓶颈,日益扩大的采煤塌陷区,究竟由谁来买单?看来,济宁市还需在已有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筹措机制以及其他相应机制,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12225—GTZY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