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上的“西双版纳”

浏览次数:512  发布日期:2006-05-23  分类:专业领域/地质遗迹/地质遗迹和化石

黄河,被这里迷人的景色深深吸引,依依不舍地在清水湾处抛下一个“之”字形身姿。然后,回眸顾盼,向东流去。

到了这里,便到了青海高原的“西双版纳”——积石峡的入口处。

黄河开峡多石景

积石峡是黄河流经青海省循化县东部的一个峡口,又名孟达峡。在这里,峡外,重峦叠嶂,峡内,崖壁高耸。河中礁石暗伏,旋涡居多,因落差大而涛声如雷,惊心动魄。

峡谷中段有一青色巨石,传说是当年大禹治水时依石憩息过的“禹王石”,再向东步行约3里,有一极为险要的峡道,叫锁通坡。两岸巨石对峙,峡道最窄处仅5,深不可测,恰似洞开的天门,人称“野狐跳”。

峡谷峭壁上布满了无数道裂纺,酷似巨斧劈过一般,而它就是人们景仰的“大禹斧痕崖”。明代文学家杨一清曾亲临此处,写下了“双峡中分天地开,黄河拥雪排空来,奔流直下五千丈,怒涛终古轰着雷”的宏伟诗篇。

的确,黄河在这里激情燃烧,而两岸的山体也是红彤彤的,以其磅礴的气势处黄河交相辉映。放眼望去,宝塔、壁垒、雄狮、猛虎、白马王子、亭亭少女……红岩峥嵘,碧水映辉,丹霞景色十分瑰丽。

丹山红崖写峥嵘

各异的山石在这里形成了观赏价值很高的自然风光,而从地质学上说,其地貌类型为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深解后常形成一些深沟、石芽和深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华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机关报奇峰,直立的,堡叠六的、宝塔状的……都是非常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

茂密林区藏天池

积石峡南部的孟达林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成分复杂的植物区系,以华北温带区系成分为主,也有唐古特区系和横断山脉区系延伸过来的植物成分,还有从秦岭地区渗入到本区的某些植物种。各地区植物种的相互渗透,令这里集中了许多单种属和寡型属,也将其造就为西北地区罕见的珍奇植物王国。

走进林区,处处都会遇到竞秀的雄峰、嶙刚的怪石、高垂的瀑布,以及奇异的树木,争艳的百花。一位诗人这样写到:“在这里,山麓幽谷,青松作衫,白桦为裙,千枝如鲲鹏展翅,盘根如龙爪取石;在这里,山涧密林中,木耳铺地,灵芝吻足,珍珠握手,珊瑚含笑;千年古树将根系深深扎进这片土 ,躯干挺直,昂首望天。”

如果说,这里的迎客松和盘石树,显示着自然界的深情和哲理,那么,走进这里的神仙洞,体会到的则是大自然的肃穆和神秘——洞内,幽幽的灯火似乎在讲述着一个远古的故事。

还未走出幽暗的迷惘,那忽地映入眼帘的三级彩虹飞瀑,便立刻抓住人们的思绪,抛向高潮,亿万炫彩的“珍珠”,映射着阳光的璀璨,喷射,坠落,在蒙蒙水雾中,显现着一派南疆丽彩。

到达峰顶,便走入了另一个仙境:孟达天池和她的妹妹湖“达里加神池”,宛名镶嵌在群山之中的两颗硕大的悲翠。四周奇峰必是被它们的晶莹剔透所吸引,纷纷寻找着自己在湖水中的倒影。于是,旁观者也就在微风吹动枝叶,溪水潺潺流动、鸟儿委婉鸣唱的谐奏中,将满目的奇山秀水,铭刻在记忆中。

孟达天池海拔2504,水域面积300亩,平均水深17,在它旁边“达里加神池”则被四周广阔的天然牧场和起伏的峰峦拥在怀中,被誉为“九天遗珠”。由于神池海拔4400,四周的山体中常见残积冰雪簇拥着清清泉溪流,而溪水旁却是草绿花红,神界的晶莹和红尘的斑澜在此和谐地融为一体。

神秘气象谁来解

其实,积石峡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这里神秘的气象景观。地处自然保护区中心地带的孟达天池,也越来越成为当地居民顶礼膜拜的“神池”——由于它有着预示风云变幻的神奇功能。

据说,一次,一位撒拉族老人指着天池西南角一道约3宽、沥青马路般的弧形水槽说:“要下小雨了!”听者大为疑惑,因为此时正是艳阳高照。然而,到了下午5时左右;空中乌云聚集,雷场四起,夜晚果然飘起了小雨。

这位看池识天象的老人是青海省撒拉族自治县孟达乡木厂村的村民,他说,从1989年开始,他和家人就到天池附近开饭店。经过十几年的观察,他发现天池水面在天气变化前都会出现不同形状的“水槽”,根据“水槽”预测天气,可以说是“百发百中”。

据老人讲,如果在天池的西南角出现一道如同沥青路面般的小弧形黑色水槽,这预示要下小雨;如果这样的水槽穿过池中心抵达东南角,形成较大的弧线,预示着将在下中雨;如果水槽通过池中心贯穿东西,将天池分为南北两半,则预示着要下大雨。降雨时间可能持续很长;相反,黑色水面如果通过池中心贯穿南北,将天池分为东西两半,这表明将有一个艳阳天。

青海省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位负责人证实了老人的说法,但至今没有专家对此进行考证,并作出科学解释。而青海省气象台一位高级工程师推测说:“科学已证实许多动值物对天气变化有所感应,而自然水域是否也能通过一不定期的变化进行”天气预报“,还尚未可知。

他认为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也许能引起水域表象的改变。“水槽”或许是气压升隆等因素造成,“但这只是我个人根据气象观察的经验推测。目前国内还没有专家对此研究,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组织力量进行科考。”

青海省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位负责人还有一次奇异的经历,19997月的一天,他住在天池岸边的一条小船里,凌晨两点多,突然被晃动的小船摇醒,起身一看,只见池水沸腾,一道柔和的红光映红湖面直冲天空。当初他以为是幻觉,但后来发现,别人也看到过类似的景象。

这位负责人说:“孟达天池出现的各种奇观,为其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要揭开谜底,还需要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方面专家进行全面考证。”

(6-04274-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