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公益

浏览次数:508  发布日期:2006-07-19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

——访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

丁全利

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成立了国家地质调查局,开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1999年,我国成立中国地质调查局。7年来,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哪些制约性的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张洪涛。

把养育我们的国土了解得更细些、更深些

记者:我们知道,公益性的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工作的基础。国土资源部成立后,我国地质工作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成立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此后,国家许多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交纳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那么,这些年,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完成了哪些工作?

张洪涛;1999年,国土资源部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之后,国家启动了国土资源大调查,以专项的形式支持资源调查评价工作,时间是从1999年到2010年,总资金为120亿元。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其中的地质大调查——“一项计划、四项工程”,即基础地质调查计划、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地质调查信息化部分)、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

记者:地质大调查每年用于各项地质调查工作的投入比例大致怎样?

张洪涛:地质大调查每年用于地质调查工作约 8.6亿元:其中2亿元左右用于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调查,2.2亿元左右用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不到3亿元用于基础地质调查,还要开展信息化等其他工作。

记者:通过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要达到什么目的?

张洪涛:我想,通过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可以把养育我们的国土了解得更细些、更深些。最终至少达到四个目的:第一,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为老百姓服务,谋福利;第二,为缓解资源约束作出贡献;第三,提高中国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第四,拉动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

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必须立足于服务公众

记者:现在制约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是否存在不公益的现象?

张洪涛:影响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的,首先是资金投入问题。资金投入要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美国地质调查局一年投入9亿美元,而且不从事矿产勘查,主要从事环境地质工作。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与美国比,便作为一个参照,可以看出,我们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以适应目前的需求。第二,体制不顺。在体制上要彻底实现在国土资源部宏观管理下、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统一部署。现在还没有做到。第三,人才问题。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的人才缺乏问题不是一般的严重,而是特别严重。

至于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不公益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必须公益。纳税人出资开展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就必须为社会公众服务,而不能为少数人、少数单位服务。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形成的矿权,要还给公众。用什么形式?这应由政府来处置。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从事的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从来没有拥有过矿权,也不应该拥有矿权。

不能简单地用市场行为代替国家行为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可以出钱购买公益性服务,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没有必要固化队伍。您如何看待?

张洪涛:我认为我种观点是片面的。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仍然有一支1万人的队伍,组成美国地质调查局,解决其国家层面的基础地质、环境以及与战略性矿产资源相关的调查评价问题。欧美等典型的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这说明,建立一支稳定的队伍从事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是一种普遍做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不可能不需要国家地质调查机构。我认为,地质调查队伍要相对稳定,这里既有对基本地质资料的长期积累,又有专业队伍的持久探索。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要体现国家利益,它不是商业行为,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简单地用市场经济的行为去代替国家行为,是行不通的。还有,地质调查工作也是科技工作,需要探索积累,没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从事这项工作,就无法形成稳定的人才梯队和稳定的数据。

记者: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做好服务?

张洪涛: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树立“用户优先”的观念。这个用户包括政府、公众、企业、社区等。要把地质调查工作成果转化成社会公众能够使用、适合他们需要的成果。过去,人们把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形容为“锁在抽屉里,藏在脑子里,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必须改变这种状况。要在地质调查成果的表达方式上下功夫。这方面,国外的地质调查机构有值得借鉴的做法。加拿大的普通百姓可以买到一种1:2.4万比例尺的地质图。它通俗易懂,社区居民从地质图中可以了解居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历史上有无发生过地震、有无活动断层、该地地下水水位及水质、地下岩体的性质等。这样的地质图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体现了服务公众的意识。

记者:我们的服务为什么有差距?

张洪涛:我们的差距主要是观念造成的。举个例子,我国1:25万比例尺地质图填图时,符号有几十、上百种。这对专业人员来说,是允许的。但对想使用它的用户——比如宏观决策部门来说,就像是看“天书”。因此,必须简化这些图件的专业代码。否则,领导看不懂,老百姓看不懂,地质调查的成果没有用处可言。 

                           (2006.7.3,中国国土资源报,3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