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条线建设”:提高地灾防治能力的抓手浏览次数:494 发布日期:2015-08-07 分类: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建设”,是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地灾防治能力的抓手。国土资源部门履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地灾防治工作,需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实力雄厚的专业支撑、可靠的专家支持、一套完整的应急体系和中介服务。然而,这些在过去是非常短缺的,现在也不是很健全。 地灾防治上提出加强“行政管理一条线、事业支撑一条线、应急处置一条线、专家咨询一条线和中介服务一条线”建设要求,不仅是针对地灾防治缺人、缺钱、缺机构、缺服务等实际情况,也是要改变工作重心关注在项目安排、工程实施等具体事情上的倾向,引导各级管理部门把重心放在能力建设上来。国土资源系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就要抓“五条线建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五条线建设”均有所进展。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可以说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应急处置体系,从应急值守到现场处置,人员、经费、机构都得到了落实,工作规则和程序也比较完善,31个省(区、市)都建立了应急机构,有600多个市县也建立了应急机构。部省两级均建立了咨询专家库,实现了有组织地依靠和利用专家力量。地灾协会从无到有,承担了大量标准规范研制工作,架起了联系资质单位和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建设指标比较“硬”,难度比较大,但也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我们曾对省市县三级地质环境行政机构、监测机构、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技术机构人员配备和职能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虽然状况还不能说令人满意,但的确相比从前改善不少。特别在职能落实上,即便没有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的,对地灾防治也是干部群众一起上。 “五条线建设”要求体现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上、体现在历年年初部署地灾工作的发文上、体现在每一次视频会现场会工作要求上,体现在抓工作的方方面面上。“五条线建设”是长期任务,今后还是要千方百计加强建设工作,要想搞好地灾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重视不行、没有人财物不行! 特别部省一级从事地灾管理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提高系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上考虑问题、部署工作。要想办法、出主意推动基层机构、队伍建设,把精力从关注项目安排等具体事务上解脱出来,沿着五条线一条一条想一想、捋一捋,找准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地灾防治“五条线建设”就会搞得更好,我们国土资源系统的地灾防治能力和水平就将会有更大的提高。 【典型案例】 ◆ 江苏省镇江市五举措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五条线建设”,效果明显。 一是建强行政管理一条线,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队伍支撑的立体保障格局。市政府成立了由国土、规划等15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设立4级防灾网络,有联络员250名、监测人员314名。 二是建实事业支撑一条线,为全市地质环境监测站配齐设备、配优人员,增强地质环境监测力量。现有4个市、县(区)地质环境监测站,配备专业监测人员10人,监测设备10台套。 三是建立应急处置一条线,出台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制度,成立了2支由102人组成的机械化专业化抢险应急队伍,并依托驻镇江市的工程施工单位,配备大型机械设备。遇到突发险情,技术人员、机械设备能在20分钟内及时赶赴现场应急处置。 四是建成专家咨询一条线,成立了由30名来自全市地质工程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的“镇江市地质环境工程技术专家库”,依托专家库进行技术咨询与项目论证,根据专家的可行性建议,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五是建设中介服务一条线,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矿山整治工程的市场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和登记备案制度,实行全过程监督和年终抽查制度,对违背资质管理办法的行为进行处置,净化市场环境。 ◆ 近年来,西安市长安区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五条线建设”为契机,以强化灾害预防监测、优化灾害应急处置和深化灾害搬迁治理为抓手,全区地灾防治水平不断提高,连续6年实现地灾防治零伤亡。 夯实五级防灾责任。该区每年年初与国土资源分局、15个街道办事处分别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督促指导15个街道办事处与辖区村委会、国土资源分局与下属22个国土所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逐年编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逐点落实监测人、责任人。 加强四种巡查配合。在汛期,结合水务部门防汛巡查、国土资源部门专业巡查、当地街道办事处危房排查、当地村组定期监测,对全区隐患点进行全面彻底梳理排查。各部门、村组巡查结果采用零报告的形式,每日定期反馈至防汛指挥部,由防汛指挥部筛查隐患变动情况,研讨应对措施。 逐点落实防灾预案。及时向有地质灾害隐患的71个村民委员会下发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向1089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每户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逐点落实“防抢撤方案”,让村委会、受威胁群众明白监测方法、撤离路线、撤离信号、安置地点以及相关防治单位的通讯联络方式。 改善防灾装备配备水平。开通“中国电信企信通”短信群发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投入300余万元购置22辆车配备国土所用于地灾巡查。将隐患点监测员补助水平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增强监测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逐点发放手摇式报警器和铜锣,配备强光手电、雨具,增强群众监测预警效能。 提高防治规划和应急处置水平。在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时,邀请省市专家以及城建、水务、民政、国土、财政、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单位参与评审,增强防治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修订完善《长安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在实战中强化多部门配合协作能力。 以搬迁治理为根本,加快消减地灾威胁。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逐点调研、集体会商、分步实施”的办法,因地制宜地确定搬迁治理项目和方案,每年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申报实施2~3个搬迁治理项目,以消除隐患威胁,确保地灾防治取得切实成效。近年来,该区采用搬迁治理等手段,优先消除了危害较重、威胁或影响较大的8处隐患,成功撤消了1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受益群众233户、672人。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