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发展 宫莉 2023-03-14 09:08

浏览次数:589  发布日期:2023-03-14  分类:综合信息
——代表委员为推动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关键之年。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引发广泛关注。如何推进钢铁、有色、石化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代表委员们纷纷出实招。

  钢铁行业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作为基础性工业,钢铁行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虽然我国目前已发展成为钢铁大国,2022年粗钢产量10.13亿吨,占全球钢产量的比重高达55.3%。然而,钢铁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始终比较突出。

  全国人大代表、昆岳互联环境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怀平表示,实施极致能效是钢铁行业效率提升的有效手段、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他建议,从五个方面着力:一是引导钢铁企业全面对标找差距。制订明确达标行动方案,积极推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装备的实施应用。二是建立能效达标监管与评价机制。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能效和碳排放核算、计量、报告、核查和评价工作,加强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日常监测,建立健全违规行为监督问责机制。三是加强极致能效技术攻关与推广。针对极致能效工程行业共性难题,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围绕难题协同研发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持续提升钢铁行业系统能效水平。四是鼓励钢铁行业建设智慧能源集中管控系统。五是资源向极致能效达标企业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宝武总经理胡望明表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行业、政府各个层面合力推进,以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加快实现原创性低碳技术的持续突破,形成符合中国钢铁行业实际的碳中和解决方案。胡望明建议,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碳中和冶金创新平台,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助力低碳冶金技术成果转化;帮助产业工人技能转型,让产业工人队伍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能力提升,进一步优化技能转型路径,出台技能人才评价标准等积极的引导政策、完善技能转型体系。

  提升产业链质量让“有色”更“绿色”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但受产业规模大等影响,碳达峰、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波建议,一是提升现代产业链质量,重点依托有色金属资源和绿色能源优势,向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突出精深加工和高纯产品开发,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推进用能体系绿色转换,全链条重塑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发展新优势、绿色新模式。二是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加快突破和推广行业低碳、零碳、负碳等关键技术,提升科技对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投入等方面的贡献度,为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中铝高端制造党委副书记、总裁李谢华表示,“有色金属行业未来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让世界更加‘有色’。”他建议,中国应探索组建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公司,通过与下游产业链、政府共同建立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加快构建区域再生金属循环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同时,加快研究和解决掣肘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节能环保、高效回收、循环利用等问题,推进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稀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敖宏表示,为应对全球稀土竞争格局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中国稀土集团将以资源为依托,着力在3个方面发力:一是资源开发提质升级。加强国内资源开发规划,提高自有资源供给率,强化应对国外资源供应风险能力。加强冶炼分离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保持核心技术、产品规模和质量水平持续国际领先。二是全产业链提质升级。以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互相支撑的产业链体系为主线,一体推进稀土开采绿色化、分离数智化、应用高端化,将智能化场景和数字化转型融入产业优化,加快产业链数字化进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三是创新驱动提质升级。按照“授权赋能,减负增富”原则,构建以项目为牵引、以平台为依托、以人才为核心、以资金为保障、以机制为支撑的“五位一体”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攻关,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打造创新驱动的世界一流稀土产业集团。

 “绿色”石化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也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行业。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石化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健表示,若能将石化与新能源结合,并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将是打造“绿色石化”的有效手段。他建议,一是加大电力替代相关政策支持力度,提升石化企业绿电消纳能力。聚焦乙烯裂解气压缩机、乙烯机、丙烯机等三大机组以及加热换热装备电气化,将超大功率电加热器技术和装备纳入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范围,支持企业开发提升抗晃电能力的技术,提升企业物料平衡、蒸汽平衡、燃料平衡对高电气化率的适应性。二是支持沿海石化园区配套使用绿电,提升新能源使用比例。充分利用海上风电资源,加强调峰电源建设,鼓励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园区建设,为大型石化化工项目提供清洁能源,推进清洁能源与绿色石化产业高效融合,实现互利共赢快速发展,释放出的碳排放指标可兼顾产能建设。三是鼓励地方政府加强石化园区氢能源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等整体布局,实现新能源新材料统筹发展。建议推动园区全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特别是在粤东地区统筹谋划、多措并举,加强园区海上风电、氢能源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等的整体布局,实现新能源统筹发展、全面供应,全面提升园区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表示,作为基础性产业,石化行业肩负着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实现石化行业的绿色发展,推动行业低碳转型,是降低企业生产碳成本,保障石化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利用核能供热、供汽、供电,是石化行业面临保障稳定供应与清洁低碳转型双重挑战下的优选方案。高温气冷堆与石化耦合可行且必要。为此,他建议,优化高温气冷堆项目立项、审批政策,建立国家层面、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编制以高温气冷堆为主力堆型的核能多用途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产业配套的高温气冷堆的审批路径和标准,加快高温气冷堆石化耦合与制氢示范项目落地及产业化推广应用。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