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受损山体 今日绿草茵茵 宫莉 2023-05-25 09:22

浏览次数:553  发布日期:2023-05-25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项目见闻

  龙岩市永定区是福建省主要矿产地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产煤区。煤炭乡镇辖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曾几何时,煤炭资源开采一度占据当地财政半壁江山,但随之而来的矿区乡镇生态环境受到一定影响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永定区通过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正让一座座当年曾受损坏的山体恢复树木葳蕤、绿草茵茵。

  从项目生成到合理规划

  聆听永定区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翁志强讲述辖区内废弃矿山修复前后经过,绝对是件惬意的事。

  翁志强不仅全程参与了废弃矿山修复的策划,并带领相关工作人员深入辖区内废弃矿山进行现场勘察。在他的口中,能如数家珍地说起每个废弃矿山的“前世今生”。

  他告诉记者,2022年6月10日是他终生难忘的日子。根据国家相关部委网站公示,经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专家开展的2022年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竞争性评审中,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从全国3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以全国排名第一名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3亿元。他说,该项目的申报成功,凝聚了省市财政及自然源部门、龙岩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相关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力推动。在项目策划和申报期间,省、市、区财政和自然资源部门全体参与人员上下拧成一股绳、内外聚成一股劲,确保了项目申报工作高效运转,同时也得到了福建省内知名专家的精心指导。

  为了做好申报工作的组织协调,永定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区自然资源局主动作为,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与当地财政等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精心实施永定区集中连片废弃煤矿实际情况摸底和项目实施方案的策划编制工作。

  尤其让翁志强难以忘怀的是,永定区委李强书记亲自过问亲自推动项目申报工作,在申报前期,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废弃矿山开展实地调研,并多次前往龙岩慰问市、区及时了解申报进展情况,高位推动并协调解决申报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区政府李宏泰区长全方位开展废弃矿山修复调研,利用周末时间,走遍了煤炭矿区乡镇53处治理修复点,与大家共同探索针对煤炭废弃矿山煤矸石上生态修复的创新办法,对打造永定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提出建设性的实践要求。

  从伤痕严重到渐已复绿

  由于历史上永定区煤矿存在“小、散、乱”的状况,加之开采技术落后,留下大量废弃矿山。煤矸石顺坡堆放、挖损而形成的高陡边坡,导致出现地质安全隐患和废弃煤矸石侵占河道、堵塞水系、损毁植被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给高陂等6个产煤乡镇17万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一定影响。

  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位于龙岩市永定区,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三区四带”重点生态保护区之一南方丘陵山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该项目总投资5.48亿元,其中申请中央支持3亿元,地方配套资金2.1亿元,引入社会资本投入约4000万元。整个工程计划3年内完成,共需修复废弃矿山53处,分为4个修复单元。其中,永定河上游北段修复单元8个矿点,培丰溪修复单元11矿点,抚溪溪西段修复单元10个矿点,抚溪溪东段修复单元24个矿点,治理面积11.78平方公里。

  根据实施方案,该项目本着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实施煤矸石清理、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植被恢复五大工程,修复边坡17公顷,恢复植被314公顷、改造植被747公顷,复垦耕地83公顷,植被覆盖率提高至63%,使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功能稳定性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该项目实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与矿业型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机结合,全力打造南方传统小煤窑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示范区,助力县域矿业经济转型升级。

  从产业不足到绿色转型

  夕阳从远处的林间倾泻,微风随菌草的摇摆徐徐吹来。在高陂镇西陂村后山的废弃矿山修复点,记者看到,被称为“致富草”“幸福草”的菌草长势良好。

  同行的翁志强局长介绍说,2022年7月,林占熺教授带领国家菌草研究中心技术团队,前来永定区调研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问题,并就菌草修复技术运用于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永定区自然资源局等部门进行了交流探讨。经过现场勘察,最终选定高陂镇西陂村后山一幅面积约200亩的废弃矿山弃渣点,作为菌草治理废弃矿山科研示范基地。同年9月,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中心技术团队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这里,开展菌草矿山生态修复试点示范。

  据翁志强介绍,林占熺是我国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由他牵头培育的菌草,其应用领域已远超“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最初定义。菌草产业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永定区废弃矿山主要表现为坡度大,多煤矸石,土壤物理结构不良、贫瘠等,加之大量煤矸石沿山坡面堆积,挖损形成的高陡边坡,稳定性差,存在一定的地质安全隐患。”翁志强告诉记者,实施废弃矿山生态恢复,首要工作是恢复植被,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站在废弃矿山修复点菌草治理科研示范基地,看到绿意渐浓的菌草,翁志强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起这些菌草的作用。他说,菌草是一种草本植物,其根系发达、繁殖性强,可在废弃矿山、沙地、盐碱地、贫瘠土地上快速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复绿和防水土流失功能。林占熺团队通过盐碱胁迫对菌草的适应性研究,筛选出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相关耐盐菌株和巨菌草、绿洲1号等多个优质菌草草种,并探索出适应盐碱地的多种种植技术模式,首次在原煤矸石倾倒过的废弃矿山项目地上种植菌草。

  经过近9个月的土壤重构,清理项目区浮土杂树等,实施坡面整治,布设蓄水池、径流池、截水沟、急流槽、平台排水沟、路边排水沟等设施,并通过修建田间道路等工程治理,第一批10亩的菌草种植已初见效果。

  从点上实施到整体推进

  据虎岗自然资源所所长王灿永介绍,位于虎岗镇东南部的郑坑废弃煤矿区,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粗放式无序开采给当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据统计,当时在册无证小煤窑39个,高峰期达到40多个,另有2家政策性关闭退出煤矿,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

  在永定区虎岗镇东南部的郑坑煤矿废弃矿山修复现场,记者看到,整个作业面呈扇形状布排,多台挖掘机在清理煤矸石,运输车来往穿梭。在一块经过整治后面积超过10亩的平缓土地上,已看不到裸露在外坑坑洼洼的崩岗,刚扦插的小树苗已长出新叶。

  据现场负责施工的技术员高祥介绍,郑坑废弃矿山修复现场已上场挖掘机6台,平整场地6862平方米,坡面修整13676平方米,覆土2567立方米。

  从项目推进到全程监管

  为确保整个项目顺利实施,永定区建立了区、镇齐抓共管联动工作机制和项目实施、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跟踪监测的绩效评估指标机制,定期对项目实施推进及质量进行考核,并开展了项目风险评估,制订风险预测与应急处理预案。同时,成立了由龙岩市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市直部门组成的监管工作组,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全过程监督管理。

  截至记者发稿时,永定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已完成煤矸石处置点30个。正在推进的有虎岗郑坑、高陂半寨和大坑、坎市洽溪、抚市梅子坑等12个煤矸石场地平整,面积3150亩。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