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守护生命浏览次数:96 发布日期:2024-08-13 分类:防灾减灾 ——重庆市地矿局107地质队防汛抢险工作纪实
6月26日夜间至6月28日夜间,重庆市东南部普降强降雨,导致多地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此间,作为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的“先头部队”,重庆市地矿局107地质队的驻守地质工程师们挺身而出,全员出击、全域覆盖、全面应战,日夜奋战在地灾一线,行走于丘陵沟壑,伫立于风险斜坡,时刻关注着大地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跑赢”一个个危及生命的险情,风雨中为人民逆行,为人民坚守,以行动展现新时代地质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指挥员”也是“战斗员” 这是一支“靠得住、顶得上、豁得出、打得赢”的地灾防治专业队伍。 收到气象预警信息后,107地质队随即启动应急预案并进行严密部署,指令一个接着一个发出: “请各位驻守地质工程师警觉起来,行动起来!” “彭水县绍庆街道黄色预警,请驻守地质工程师加强巡查。” “丰都、涪陵橙色预警,地环院、地调院派实体单位领导到现场指导地灾驻守工作。” “丰都县雷教滑坡做好现场处置工作,严防人员回流。” “队长程礼军带队到酉阳指导地灾驻守工作。” “副队长白秋生已到达现场,正在向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报到。” “队工会主席张红政已驰援彭水。” …… 一道道急电与指示,一次次调度与落实,一名名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奔赴一线,快点!再快点!紧急雨情,催促着他们紧急响应、迅速出击,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彰显着重庆地矿人“心系群众”的责任与担当。 “小个子”藏着“大能量” 李应平,52岁,党员,是土生土长的彭水人,107地质队驻守彭水负责人。常年驻守彭水,保护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他被称为“最幸福的驻守地质工程师”。 这个身高只有1米5的“小个子”,干起活来可“不要命”,什么时候都冲在最前面,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 6月28日,他成功处置了一起边坡变形险情,安全撤离受险情威胁小区居民11户45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当天,受强降雨影响,彭水县汉葭街道御景江山小区后侧边坡出现变形险情。 李应平带领同事立即赶赴现场,对整个区域开展了全覆盖调查。下过雨,小路泥泞湿滑。李应平深一脚浅一脚冲在最前面,仔细察看变形情况,并判断边坡还有进一步垮塌滑动的风险。他当即建议当地政府和社区紧急撤离受险情威胁的11户45名小区居民。 群众撤离后,边坡再次出现了滑动,上山的小路被损毁,泥浆裹挟着石块、庄稼沿坡而下,滑坡前缘堆积体已推移到其中一栋住宅楼的架空层,整个滑坡体积约2.5万立方米。 107地质队有4名地质工程师负责彭水7个乡镇街道的103个地灾隐患点,李应平一个人便独揽了其中42个地灾隐患点,把任务最重的区域留给了自己。 每年汛期都是一场持久战。他几乎每天早上都是第一个到项目部工作,马不停蹄前往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紧盯“老问题”,排查“新隐患”,抢在雨情到来之前,将风险化解。 “认真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要对每一处隐患点,每一片风险区,做到脚下有路,心中有数,手里有招。”这是他对驻守小组成员提出的要求,他用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每个人。 分析研判险情 十年驻守 征途明心 黔江区气象局6月28日7时发布雨量实况:26日20时-28日7时,黔江区城西、沙坝、石会等地达到大暴雨,部分地区最大降雨量更是达到了209.1毫米,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红色。 6月28日一大早,107地质队驻守黔江负责人路正昆接到城西街道规资所樊所长的电话,称城西街道迎宾居委会活动中心背后坡体上有岩体掉块现象发生。他顾不及吃早饭,便和同事立即奔赴现场,在现场他们爬上屋顶及坡顶开展调查,发现坡体后缘裂隙已有浑水冒出,随时有垮塌风险。 “陶书记,你们社区办公室后面的边坡裂隙已经有浑水冒出来了,随时都有垮塌的可能,建议马上进行人员疏散。”路正昆说。 “我们马上收拾一下电脑和办公的资料。”社区陶书记回应。 稍后,迎宾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0人及理发店1人才撤离出危险区,便听见轰隆一声巨响,巨大的石块砸入活动中心卫生间,活动中心后侧墙体被砸穿……经核查,垮塌方量约8立方米,潜在垮塌方量约400立方米,由于应急处置迅速,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边刚处理完,又传来消息说,沙坝319国道沿线有边坡垮塌。路正昆马不停蹄赶赴险情现场进行处置。结束工作时已是中午时分,雨一直下,路正昆还没等吃上热乎乎的面条,就接到报告说三台村向大爷家屋前发生垮塌。路正昆放下筷子就往向大爷家跑……这一天结束工作时已是晚上9点多,回到驻地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他仍然坚持梳理当天的资料,忙完睡下时已是深夜12点。 “黔江是我的第二故乡,每年雨季汛期,我就把家‘搬’到了项目部。”35岁的路正昆,已驻守黔江10年。 驻守“新兵” 勇上“战场” 蔡永俊算是一名驻守“新兵”。今年,他首次参加地灾驻守工作,成功预警一起地质灾害。 6月24日傍晚,重庆市丰都县兴义镇雷教滑坡监测台站GNSS监测设备发出告警,“当时我们正在吃晚饭,接到预警立刻收拾装备、带上无人机往现场赶。那天雨不小,走得匆忙,雨伞都忘了带。”驻守地质工程师蔡永俊说。 到达现场后,蔡永俊和同事发现有新增地裂缝,立即采用“人工巡查+无人机航拍”方式对滑坡进行整体调查。天色太暗,他们就靠手电筒照路,冒雨在陡峭的山坡上来回穿梭。 “在现场看到那么多裂缝,还有局部垮塌,踩在随时可能垮下去的滑坡点上,说一点不怕是假的。但我是一名党员,就得上!”蔡永俊说。 当天晚上10点30分,蔡永俊等3名驻守地质工程师协同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滑坡威胁区内的1户3人进行了紧急撤离。25日凌晨3时,GNSS监测设备再次发出告警信息,监测曲线突变,现场发生约3万立方米的滑坡灾情,造成1处房屋局部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次预警成功,得益于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设备预报精准、地质队伍研判准确和政府部门处置果断。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唯有一丝不苟,才能将人民群众的安全指数提到最高。”蔡永俊说。 今年初以来,107地质队驻守丰都项目组凭借专业技术、丰富经验,对各类地质灾害的险情和发展趋势做出科学精准的判断,为群众避险、应急抢险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配合丰都县有关部门在当地积极开展“上门行动”、地灾隐患春季大排查、群测群防员培训、应急避险演练等活动,共出动地质灾害巡查112人次,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135处,应急处置16处,大幅提升了人民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以及“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防范意识,为本次灾害成功应急避险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们冲锋在一线,用一次次精准研判、一回回及时预警、一项项治理措施,织成一张张“安全网”,筑成一道道“防御墙”,用生命守护生命,确保驻守的防区无人员伤亡,成了危急时刻老百姓最亲的人。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