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十一五”规划的关键词

浏览次数:597  发布日期:2005-11-14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时政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而其中一些关键词,值得我们深刻理解。1.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科学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和谐发展观念和发展道路。2.和谐社会论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以民生为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同志都对此有过精辟论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以人为本提到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强调以人为本是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建立包括政绩考核机制、财税体制在内的有效的体制机制。需求结构上,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转变;产业结构上,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共同带动的转变;投入要素上,实现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能源和环境为代价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的转变。5.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它是实施可持续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经济模式。6.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既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也是实现的手段。就是要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环境管理,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法制,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健全环境经济政策,加大环境科技的投入和能力建设力度,加强国际环境合作,以最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最小甚至是环境零损失的发展代价而建设的社会形态。7.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一是科技含量高,二是经济效益好,三是资源消耗低,四是环境污染少,五是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前四条是适应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五条则是根据中国人力资源特别丰富的国情提出来的。8.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意味着在独立自主的前提条件下开拓创新、科学的发展、技术的发明,从而主动地拥有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合法的知识产权。9.五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10.六个必须  必须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11.可持续发展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讲,是不降低环境质量和不破坏世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法 悟)(5-10293-DKDB)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