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创造盐碱土地整理新模式

浏览次数:564  发布日期:2008-07-11  分类:专业领域/环境地质/勘查
压碱留水,工程措施和生物手段相结合孕育出水土共生的和谐生态环境记者吴晔报道,传统的盐碱地治理方法就是大水压大碱、排走盐碱水、整出可耕地,专家这么说,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唯一正确的方法。但是,在记者跟踪了十年的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卤泊滩土地整理项目的实践中,这一举世公认的方法被“革命”了。卤泊滩土地整理项目整治盐碱地采取的方法就是土壤脱盐碱,留住盐碱水,利用盐碱水,工程措施和生物手段相结合,创造“水土共生”的和谐生态环境。留住盐碱水?几乎所有人当初都认为这样做是不可能成功的。现在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治理盐碱土地之路。卤泊滩项目开工之初,国土资源部、陕西省的领导也都曾先后到现场考察调研。大家关注它,一是因为它是我国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耕地占补平衡异地开发的第一批土地整理项目,二是因为这种地貌是我国耕地质备资源中非常典型的一种。一句话,这项目做好了意义重大。国土资源部鹿心社副部长在视察时,对新方法的探索方向给予了肯定和支持。这对项目部同志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记者也曾数次到现场采访。卤泊滩位于陕西省富平、蒲城两县交界处,是汉代卤阳湖所在地,历史上曾是著名的盐、硝产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是荒地和盐包,还有盐池和硝池,许多废弃了,有的还在用。当地群众有谚云:“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种树树不活,种草草不长。”今天的卤泊滩,已整理过的部分,90%的土地可以作为高质量耕地进行耕种,过去草木不生的滩涂地上长出了近十万棵树木,区域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像冬天里的春天一样,植物的绿色在周边荒凉萧条的环境中生长开来,水面和耕地、林木共存。不仅如此,动物的聚会更带来勃勃生机,地面有各种鸟类,野鸡、野鸭等常年栖息,天鹅、灰鹤等也把这里作为自己常来常往的“度假地”,水里的野鱼天天吸引来许多钓鱼爱好者厮守。滩区出现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按当地人的话说:几辈子人都不敢想象。整理出的万亩标准高产棉田,已经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范围。一地的成功能否就能证明一个新观点的成立?2006年公司领导向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作了详细汇报,省厅领导既高兴又谨慎,指示他们扩大试点和进一步推广试验,并要求厅里相关处室全力支持他们的试点推广工作。于是,公司又在卤泊滩土地整理三期、四期工程中继续试验,并将这种治理模式搬到大荔县的盐池洼土地整理项目中。十年间,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用这种方法在盐碱滩上搞了五个土地整理项目,造出优质耕地1.7万多亩,无一例外都获得了成功。这种盐碱地治理新模式的成功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陕西省有这种盐大事滩37万亩左右,我国约有5.2亿亩盐碱地,全世界约有143亿亩盐碱地,要用这种方法整理,不仅可以创造出相当可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工程费用。十年实践探索风雨坎坷获得的经验可以概括为:自适应动态调节水土资源分布,微观上正确利用水盐运移规律,宏观上不向区域外排水,区域区内水土相间共存动态平衡,适应自然变化减少人为干预,依靠区域环境和谐变化,逐步实现自我修复。新模式中的这些观点,为未来盐碱地治理与区域生态恢复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思想路线。我国著名水利专家、全国人大常委、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水利部副部长索丽生教授在了解了该项目的有关情况后讲:这个模式好、观点新,希望能再总结到理论高度,把实践成果变成科技进步。我国工程院院士李佩成对卤泊滩非常熟悉,他说:卤泊滩生态环境很恶劣,我以前去过多次,想把它改造过来,你们改造治理十年实践,不仅改善了生态,改变了面貌,还创造了新模式并获得成功,是件大好事。这是科学,希望你们进一步从机理上总结,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已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开展了大量室内、室外观测和实验,同时也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有关机理。目前,正在总结理论和实践成果。(2008.6.27,中国国土资源报,1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