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王宇:阻断地质灾害链浏览次数:659 发布日期:2012-08-25 分类:防灾减灾 云南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汛期为何地质灾害频发?面对不期而至的滑坡、泥石流,我们该如何防范自救?记者就此采访了云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王宇。 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中的“头号杀手” 每逢汛期,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排查、评估、防范等工作总会无例外的变得很艰巨。群山起伏、江河深嵌、斜坡高陡的地貌特点,造就了云南的壮美风景,同时也使云南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其中,滑坡、泥石流更可算是云南地质灾害中的“头号杀手”。 “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复杂多变,地区本身地质环境的稳定程度是地质灾害易发与否的根本条件,暴雨或持续降雨是地质灾害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地震也是我省常见的诱发因素。而不合理的人为工程切坡、弃渣、选址等活动,削弱了地质环境的稳定性,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加剧了地质灾害。”王宇分析。 资料显示,云南属典型的山区省份,地处6大水系的上游或源头区,地质环境复杂,新构造运动活跃,受其影响形成了群山起伏、江河深嵌、斜坡高陡的地貌特点,大多数斜坡常处于极限稳定状态,一经触发,极易失稳,这为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提供了地形条件。 除了“先天”的地质构造,雨季长时间的持续降雨,高原山区变化无常的局地暴雨是诱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最直接因素,民谚中素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说法。这是因为水分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连绵的阴雨易引起滑坡的发生,强度大的暴雨或大暴雨则是绝大多数泥石流发生的水动力条件。云南干湿季节分明,主汛期集中降雨导致山坡土体快速饱水,山坡稳定性急速降低,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据了解,云南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80%发生在汛期的6~10月。 此外,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已成为滑坡、泥石流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王宇说,人类不当的开挖山坡、不合理的矿渣废料堆积和错误的建筑选址等行为,常使一些小工程、小建设项目成为最危险、最容易被忽视的“盲区”。当雨季来临时,极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近些年来,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有的山地民房紧靠新切出来的边坡建盖,一些矿山、水电、交通等工地,施工人员将宿舍建在新开挖的山坡下、废土石堆下、沟谷口,在暴雨引发滑坡、泥石流时极易造成重大灾害。矿渣堆、尾矿库失稳造成的灾害也多有报道。有的工程在山坡上、沟谷上游挖方填方、弃渣,遇到特大暴雨、洪水、溃坝形成远程滑坡、泥石流时,滑坡、泥石流顺势运动很远,最终危害到山坡下或沟谷下游的村寨,这种地质灾害的伤亡往往很大,而房前屋后的群众巡查又难以发现。所以,建设项目一定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评估区域要足够广,要明确责任,加强监测预警。此外,严格管理地质环境,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已成为减灾防灾的根本途径之一。 地质灾害特点 易发性高、随机性强、灾害链长 王宇介绍,总结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发育和成灾历史,云南省地质灾害不仅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的特点尤为突出,一旦成灾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极易造成重大伤亡。而且易发性高、随机性强、灾害链长的地域特征也非常鲜明。 易发性高:灾害活动的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及强度充分,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面积广,灾害频发。 随机性强:由于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多样,降雨、融雪、地震等自然诱发因素不仅频度高和强度大,而且时空变化极其随机,加上复杂多变的人类活动叠加,导致我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性不强,变幻莫测,预警预报极其困难。 灾害链长:不仅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常常沿陡峻的山间冲沟、河谷形成灾害链,而且常与地震、洪水灾害相伴,形成灾害链,造成长距离、大范围的灾情,危害程度非常大。 尽管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着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只能听之任之,加强地质灾害的预警防范,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省国土资源厅发布的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出:滇西北“三江”流域高山峡谷区、滇东北高中山区、大盈江流域、红河中下游地区、滇中金沙江两岸等区域是全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高发区域,须重点加以防范。 维护自身安全 掌握避险常识更须冷静应对 除健全完善县、乡、村、组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加强巡查,密切关注气象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提高应急能力外,王宇提出,对个人而言,更应学习相关避险防护常识,提高临灾避险能力,维护自身安全。 雨天要关注削坡建筑的房屋后山陡坡、填土为地基的填方高边坡,看看是否有泥土掉块、塌方、泥石流,有这些现象,应冒雨观察斜坡是否变形、顶部是否开裂,发现这些滑坡前兆,要果断迁移人员,避免滑坡伤人。 要特别注意填土挤占原始河(沟)道建筑的房屋。在暴雨发生期间,当观察发现洪水异常,如水位暴涨、浑浊、有大量漂浮物,就应果断迁移到安全地带,以避免因泥石流漫溢而对两岸居民造成伤害。下雨天在沟谷中耕作、放牧时,不要在沟谷底部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轰鸣声,应迅速向沟谷的两岸山坡上逃离。 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此外,因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地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的上游却在下暴雨是常有的状况。因此,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雨季驾车出行时,尽量避免大雨天或连续阴雨天前往那些道路等级很低的山区旅行。若驾车行走在道路中,不幸遇到了滑坡,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如发现前方公路边坡有异动迹象,比如滚石、溜土、路面泥流漫流、树木歪斜或倾倒等,应立即减速或停车观察。确认山体滑坡并判断可能威胁自身车辆安全时,要尽快退让。来不及或无条件退让时应果断弃车逃避。要朝垂直于滚石或滑坡体滑动的前进方向逃避;在遇到轻微塌滑的情况时,可先探查前方道路是否能通行车辆。如经简单处理后能够通行,可处理后小心通过。若不能通行,不要强行通过。应原路折返,另寻他途;如果发生了车辆被滑坡淹埋的情况,应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救人。 如果阴雨天在山区行车时,为避泥石流灾害,可采取以下措施: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凝听远处山谷是否传出如闷雷般的轰鸣声或火车行进的震动声,如听到要高度警惕,放慢车速,选择安全停车避让地段,这很可能是泥石流将至的征兆;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路段停留,要选择平缓开阔的高地停车观察,不要将车停在有大量松散土石堆积的山坡下面或者松散填土路坡上;当发现河(沟)中正常流水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并夹有较多的杂草、树木,都可以确认河(沟)上游已经形成泥石流,应果断弃车出逃,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沟谷奔跑。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