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旅游联盟学术研讨会侧记(2)浏览次数:560 发布日期:2017-09-29 分类:科普宣传 中国地学旅游联盟主席、北京大学城环旅研中心主任吴必虎介绍,2016年我国人均出游次数为3次,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旅游总人数44.4亿人次。 近年来,旅游市场越来越成熟,旅游需求不断多样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并向多元化发展。根据《中国人的旅游消费账单:全球旅游消费报告2017》,我国游客正逐渐从“购买商品”向“购买体验”转变,从“重视价格”向“重视品质”转变 ,由此推动大量特色化旅游产品走向市场,如科考探险、极限运动、山地养生、文化体验等。另一方面,随着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提高,游客单纯游玩之余,更加注重知识的获取。中国科协2015年开展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了6.2%,比2010年的3.3%提高了近90%。 目前我国旅游业总体科学含量尚低,而地学旅游是科学旅游,承载地球科学、自然科学、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等内涵,其科学性和体验性正好迎合了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有数据显示,我国地质公园游客流量由2010年的47万人次増加到2013年的105万人次,年平均增速超30%。由此可见,我国地学旅游产品的消费在不断增加。然而,与全国每年总体旅游人次的32.6亿人次相比,地学旅游所占的比重简直不值一提。 吴必虎认为,地学旅游的特点要求客源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或求知欲,而我国日渐增加的中等收入群体将是地学旅游的潜在市场。如何为中等收入群体匹配合适的地学旅游产品,是从业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的马晓龙教授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分析了大众旅游背景下地学旅游的研究与实践。他认为,目前我国大众旅游市场具有“自由、自主、自我、自驾”“高速交通、高速铁路”的“四自两高”基本特征,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提供适合这些特征的地学旅游产品,因为市场的诉求和特征直接决定了从业者的责任和义务。从需求侧来看,深度游和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地学旅游也应该响应这些趋势。 通过研学旅行实现地学旅游的教育功能 2016年11月30日,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该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根据其教育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研学旅行要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成长空间;要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地学旅游因其自身的科学性和体验性特征,与研学旅行具有天然的联系,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发展,也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之一。
附件下载:
|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