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学旅游联盟学术研讨会侧记(4)

浏览次数:547  发布日期:2017-09-29  分类:科普宣传

 关于地学旅游与研学旅行的关系,长安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杨望暾将其形容为“唇齿相依”,他分享了关于地学类研学旅游产品的思考。他认为,地学类研学旅游产品应该使旅游内容具有主题性、逻辑性,在同一主题下实现“游”与“学”的统一,抓住需求,打造特色,从而实现地学旅游的教育功能。此外,来自光合文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郝立东和博雅研学机构主任严凯从各自的经营实践中分析了中国研学旅行的产业现状。

 地学旅游人才培养队伍不断壮大

 任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范业正在报告中不仅探讨了地学研学旅游基地建设的思路,也提出了地学研学旅游人才的培养路径。他把地学研学旅游人才分为三种类型:规划设计人才、维护管理人才和地学研学导师,其培养路径是研制地学研学旅游管理规范,申报团体标准;依托地学研学基地,根据标准培养专门人才;针对地学研学基地类型,定制培养相关专门人才。

 同样关注地学旅游人才培养的,还有各大高校。从2015年秋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长安大学设立旅游地学本科班起,我国从大学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旅游地学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建立。这次研讨会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个旅游地学本科班班主任孙洪艳介绍了两年来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她介绍,该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修订的。例如:2016年最新修订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在涵盖地质学专业学科基础课的同时,在专业核心课模块中增加了与旅游地学关系密切的专业课程,两者兼顾,既保持了地学基础,又突出了旅游地学的特色。这样的课程设置,传承了地质学专业的地学基础,增加了地质公园的相关实用课程;相对弱化了旅游管理学的相关课程,使教学环节更具特色。孙洪艳还思考了旅游地学学科的未来发展。她认为,旅游地学学科发展不用一刀切,过于标准化;各高校可以结合各自的特色,开展旅游地学学科建设和地学旅游学科建设;未来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拓展教学和合作教学。

 前身是华东地质学院的东华理工大学,今年首次设立了旅游地学方向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该校副校长郭福生介绍,该专业计划招收40人,实际录取 59 人,招生计划完成率149% ,其中女生占59%。根据旅游地学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性,该专业将培养掌握地质、地理、旅游规划与管理基础知识,能在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门、旅游局等从事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开发、管理以及导游等工作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学生将获得导游证、教师资格证等证书。郭福生透露,该校还将在现有基础地质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气候水文实验室、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室、旅游地学综合实验室。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