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冷水江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记略

浏览次数:542  发布日期:2013-12-03  分类:矿山地质环境

    湖南省冷水江市曾以“世界锑都”享誉中外。然而,矿业开采的兴盛也使冷水江欠下了生态环境“账”。全市形成锡矿山锑矿区和金竹山、利民、大建、铎山煤矿等九大矿山采空塌陷区,塌陷区面积达90余平方公里,塌陷坑41处,6000多栋房屋变形受损,潜在威胁300多家企业2.8万余人的生产生活。矿区大量废弃矿渣四处蔓延,地下水位下降,水均衡系统遭受严重破坏,2.5万余人饮水困难,1.5万亩水田变成旱地,3万亩耕地无法耕作,水库、水塘干涸,溪沟河道淤塞。土地沙化、荒漠化突出,“三废”污染排放严重,地面塌陷、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

    环境之殇,成为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一块心病”。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迫在眉睫。近年来,冷水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积极构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长效机制,致力于改善环境,保障民生权益。国土资源部门主动作为,积极加强与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的衔接。

    2005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立项,对锡矿山地区进行地质环境治理。

    2007年,该市获准了首个《锡矿山宝大兴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立项,争取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5933.84万元,分4期7个治理项目分期分批对锡矿山宝大兴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引水工程、拦挡坝工程、清淤工程、应急避险公路工程、地质勘查和采空区支护工程、监测工程、搬迁避让工程按部就班推进,锡矿山宝大兴塌陷区治理初战告捷,成效明显。

    锡矿山宝大兴塌陷区地质环境治理项目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加恢宏的计划还在后面。

    2009年3月,冷水江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经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委批准,该市从2010年起分3年实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0年,中央下拨专项治理资金1亿元、2011年拨出0.9亿元、2012年拨出1.2亿元,分3年实施治理工程建设,拉开了冷水江全覆盖治理的阵势。

    为使矿山地质治理工程成为“民心工程”、“放心工程”,担当项目管理的市国土资源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组建工作班子。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冷水江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重点工程项目办公室,纪检监察、国土资源、财政、审计、水利、教育、交通等部门为办公室成员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和技术人员组成4个工作小组实行集中办公,各项目治理区域内的乡、镇、办事处成立了工程指挥部,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明确治理目标。在摸清实情、查清底子的基础上,对地质环境复杂、地质隐患点多、地质灾害频发的区域、地段进行反复调研、勘查、论证,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治理区域和项目。

    严格项目招投标。采取“公开招投标、政府监督采购和委托实施”三种方式落实工程项目,纪检、监察全程监督参与,做到阳光、透明运行,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项目招投标环境。

    经过多年努力,冷水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矿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观,曾经满目疮痍的矿区显现出一片片充满生机的绿色。今年4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有关领导、专家组成联合验收督查组,对冷水江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2010年利民煤矿利北工区(矿山片)、金竹山煤矿铎山工区(铎山片)和邵阳磺矿—洪水坪铁矿—颜家冲煤矿(三尖片)三大治理区域内的8个大项目16个子项目分别进行了竣工验收。

    金竹山煤矿矿区铎山—岩口段良溪河综合治理及两岸土地复垦和塌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大大提高了良溪河泄洪能力,保护了两岸的农田及废渣流沟口辖区村民和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利民煤矿利北区综合治理工程,改善了矿区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解决了治理区内7个村4130名村民的生活饮用水难题;邵阳磺矿—洪水坪铁矿—颜家冲煤矿综合治理工程,解决了三尖镇新屋等7个村7557名村民的生活饮用水问题,汛期地质灾害滑坡频发的三尖镇连岩村、裕源村97户560名村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为矿区内2所学校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如今,二期治理工程正在各个矿山塌陷区加紧实施,三期治理工程也正在抓紧招投标准备工作。可以期许,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将让冷水江重现美丽风姿。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