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浏览次数:478  发布日期:2008-03-24  分类:专业领域/农业地质
——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农业地质调查纪实(上) 记者 郑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生态与人居环境,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品安全至关重要。四川素有天府之国著称,自然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如今,绿色消费已成潮流,食品安全备受关注。大众食品安全吗?怎样为这种新的消费需求提供技术保障?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食品安全与我们脚下的土地质量有何关联?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开展的农业地质调查回答了我们。一项史无前例的为四川土地进行的“体检”工程,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以科技手段开展的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农业地质调查)查清了国土环境的质量,为农民群众发展优质、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政储产业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这项为大地“体检”的开拓之路,必将为四川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天府农业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为大地“体检”:重新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这是一项在全国开展较早的开拓性工程,为科学认识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调查。1999年,首先选择成都盆地开展“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并获成功。2002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同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合作,正式开展了“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农业地质调查)项目,成都经济区成为了全国首批农业地质调查项目之一。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管理下,通过四川地矿局和四川省地质调查院历时5年工作,查明了成都经济区六个市(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雅安)6.0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经济区农业发展规划、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配方施肥、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优选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提出了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国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管护的对策和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开展了四川50个“金土地工程”项目区农业地质调查,获得了新的成果。近年来,四川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各地都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纷纷瞄准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项目。但是我们的土地质量和环境是否适宜这些项目?用专家的话说:“区域性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不清已成为‘天府之国’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障碍。”在构成农业环境的多种因素中,土壤的各项组成指标对农作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农业地质调查查清土地质量,为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配方施肥、提高土地利用结构、科学配方施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发现和圈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标准的优质土地分布区。在城乡统筹发展的今天,这种工程可为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在四川开展的“为大地体检”,地调院技术人员可谓是“海、陆、空”齐上陈,即对水、土壤、大气的调查同时进行。这次调查的6万多平方公里区域内,采集面积性土壤样品70000多件,获土壤、水体、大气尘、植物等高精度分析测试数据150多万个(组)。对土壤质量总全良好,宜于发展绿色农业基地的土地面积达10898平方公里,占17.69%。平原和丘陵区土壤肥力较高,中等以上肥力区面积25166平方公里,占农业区的76.53%。自1979年~1986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农业区土壤普查以来,农业区土壤肥力除有机质含量普遍下降以外,氮、磷、钾含量均保持了原来的水平并有所提高。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调查还发现在部分城市及农业区、山区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超标;土壤酸化趋势明显,丘陵区及部分平原区土壤肥力降低。经济区地下水质量总体良好。水质良好、较好区两者占总面积80%以上,但在绵阳市、德阳市、眉山市的部分丘陵地区水质较差。地表水质量不容乐观。在岷江、沱江及涪江流域上游,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汞等不同程度超标。农村地表水富氧化严重,主要系不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的结果。经济区大气尘总体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在近地表大气尘中汞、镉、砷、铅、铬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在经济区的中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中南部;得工业城市德阳高于综合城市成都市,以及旅游城市乐山市。调查表明造成土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地质因素与人为因素。在采访省地质调查院专家时我们了解到,为给地方政府制定农业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搞清土壤有什么化学元素,以及这些元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多目标地球化学进行的农业调查让我们对土壤有了最基本了解。如土壤中哪里出现异常区,或对人们有害的元素从哪里来,怎样应对,等等。用科学帮助农民发现异常,提出建议。记者曾在枇杷飘香的季节,在全国著名的水果之乡成都龙泉枇杷沟采访。那里的老百姓种水果的技术都是祖上传下来的,他们知道,那块神奇的土地,种出的水果品质优良,总能卖出好价钱,其中土壤中的元素起着很得要作用。专家们说,哪里长桃,哪里种稻,农产品的出口行不行,都和土壤中的元素有关。有的元素在作物生长中由地下带上来就会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品质。科学家给大地“体检”,在调查中发现的土地质量问题,项目组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与规划建议。如:对存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其中严重污染的土地可规划作非种植用地或发展非食用农业种植(苗木、花圃等),其他污染地区可选择种植对镉等重金属不吸附或吸附少农作物,如镉污染严重的农田中,不宜种植花生、水稻和辣椒,但适宜种植玉米、豇豆、红薯等。通过项目调查与地方农业部门合作,选择彭州市隆丰大蒜、敖平川芎种植基地开展秸秆覆盖栽培试验(增加土壤有机质方法),节本增效明显;在彭州市、青白江区硼缺乏区开展针对喷施“硼肥”试验,显著增加了蔬菜、粮食作物的产量、质量与经济效益。了解土地质量,同时开展的有成都经济区的生态环境遥感综合调查。通过遥感技术对该区的地球化学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进行遥感调查,编制了成都经济区气候、地貌、地质、矿产、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森林植被、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土壤类型、森林植被、地表水及浅层地下水、土壤侵蚀、地质灾害及区域稳定性等图件。多个首次:摸清土地生态质量“家底”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首次获得了成都经济区土地生态环境(土壤、水、大气)中镉等54种元素含量测试数据和地球化学图集;首次查明了成都经济区土壤中镉等重金属元素异常来源,为切断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科学依据;首次研究了区内镉等重金属元素迁移转化途经及影响因素,为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首次对农田生态系统和林地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预测警研究,并建立了生态系统安全性预警模式,为土地管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系统研究了区内土壤中有益元素的丰缺特征,提出了挖掘土地潜力等建议。调查成果为发展绿色、无公害农牧业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调查还发现了富硒土壤分布面积达6418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平武、绵竹、德阳、荥经—沙湾—峨边—沐川等区域,为这些地区进一步调查和利用富硒土地资源提供了地球化学基础。以前,成都市青白江区龙王镇的农民群众曾为新引进的凯特杏只开花不挂果忧虑。“这种杏木指望它能给我们带来好的收益,谁知道花倒是不少,就是果果长不大就掉了。”果农说。是什么原因?当地农技人员也搞不清楚。“我们准备引进种植1万亩。但只种了1000亩就发现这个问题。”该区有关人士说。随着成都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的开展,原困扰青白江区果农的问题迎刃而解。好片土壤缺硼。于是,追施硼肥的建议被提出,农民的杏树结果了,农业结构调整也随之加大力度。调查还表明,青白江区优质蘑菇种植园区的姚渡等乡镇,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低,有机质、氮、硫、硒等有益营养指标相对富集;彭州市优质大蒜种植区耕层疏松,易耕易种,土壤为中酸性,低重金属。于是利用农业地质调查成果,在彭州市、青白江区和射洪县开展了针对性的硼肥、硒肥施肥试验。结查表明,补施硼或硒肥有效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了其他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据了解,彭州市通过科学配方施肥,喷施硼肥的试验推广应用后,预计全市67万亩蔬菜可新增效益6000万~8000万元。                     (2008.2.28,中国国土资源报,4版)
附件下载:

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联系我们: 010-83473382
-= 京ICP备050655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868号 =-